摘要:由于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得教育的目標從重視學生成績轉變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在核心素質的要求下,使得我國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而高中歷史是讓學生了解文化和歷史變化的主要方式,對學生素質的養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進行分析,研究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效果有限的原因,以此作為教學效果提升的依據,并且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為同行者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單元教學?核心素養?教學研究
在核心素質的影響下,促使高中歷史的教學任務由保障學生歷史成績,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主。因此就要改變教學方式,采用科學合理的新型教學單元教學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歷史課堂的教學氛圍發生改變,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而使得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得到保障,并且以此響應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最終在這個過程中,促使學生養成科學合理的價值觀念,為學生成長為國家棟梁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一)學生主體性被忽視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展,我國現如今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方式的效果有點低下的原因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被忽視,因此導致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出現學習缺失的現象,進而使得學生的歷史學習的效果大打折和,不利于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同時由于學生在課堂之上失去主體地位,那么這時的歷史課堂就是以老師為主體。而老師為主體的結果,就是歷史課堂的教學氛圍低沉,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缺乏互動性,同時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教材內容教學的時候,也是以自身的教學任務為主,忽視學生的歷史學習需求。因此在這個因素的阻礙下,使得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而影響歷史單元教學效果,最終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1]。
(二)單元教學的作用難以發揮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需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同時由于國民文化素質的顯著提升,使得人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逐漸增強。所以為了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重視歷史課程的學習,尤其是高中歷史課程。因為高中歷史學科是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以及思想的變化等多個方面進行統一并且較為全面地學習。因此就要采用單元教學的方式,為歷史學習提供助力。但是由于思想意識的落后,最終導致單元教學難以發揮,進而使得高中學生的歷史素養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核心素質的養成。
(三)歷史老師的知識儲備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
在教育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逐漸發生變化,因此使得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不能滿足現如今高中生的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中歷史教學開始采用新型的單元教學方式,以此保障歷史教學的效果。但是單元教學方式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歷史老師自身思想的影響,導致單元教學方式作用不能完全發揮。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歷史老師的知識儲備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一旦教學方式發生改變,那么老師教學效果將會受到限制,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受到影響,最終阻礙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開展[2]。
(四)應試教育的影響
由于我國自恢復高考之后,一直在教育方面采用應試教育的方式,對老師和學生都產生深刻地影響。使得老師的教學思維僵化,導致老師在歷史課堂上對學生采用灌輸的方式。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歷史老師也以學生的成績為主,無論是做什么事,都以學生的成績為依據,殊不知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因為部分學生雖然有著極高的學習成績,但是自身素質低下,形成極大反差,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同樣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學也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歷史單元教學方式雖然在高中的課堂中實行,但是最終的效果不理想。出現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單元教學的方式缺乏實施的人員,老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單元教學的方式保持懷疑的態度,因此使得單元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促使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效果加強的措施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單元教學活動,以此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意識
要想使得單元教學的方式可以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助力作用,那么在使用這個方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要以歷史教材為依據,然后開展教學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使得教學效果得到保障,同時還使得學生歷史素養得以培養,以此為核心素養的養成奠定基礎。比如,要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時,就可以結合“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就以其中的“八國聯軍侵華”的內容為例,通過對個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國家受到的傷害,給國家和國民等多個方面帶來深刻地影響。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歷史學習效果得到保障,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產生共鳴,以此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保障。
(二)通過對比的方式進行單元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歷史的印象
進行歷史學科的學習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我國的發展過程,以及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但是由于我國歷史存在的久遠,發展的過程中有諸多的相似事件,如果單獨記憶的話,不但使得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加,同時還浪費學生時間。因此就要以單元對比的方式進行歷史知識學習,以此幫助學生加深歷史知識的記憶[3]。例如,在學習“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就可以采用對比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使得單元教學的效果得以體現,同時還使得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增加,進而使得學生的個人素質得到顯著提升。
(三)借助歷史資料開展單元教學活動,以此增加學生歷史知識的儲備
為了使得單元教學的活動效果得到保障,同時使得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增加,那么就要借助歷史資料開展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的歷史學習難度降低,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以顯著提升。比如,在學習“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這個單元內容時,單純的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解,使得歷史課堂的教學氛圍處于枯燥乏味的狀態,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因此在這時,就可以借助歷史資料進行教學。如播放與之相關的歷史視頻資料,這樣不但可以改變枯燥的課堂氛圍,同時還可以通過視頻資料為學生補充課本知識的不足。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高中歷史的單元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進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四)從實際生活入手開展單元教學活動,以此保障歷史單元教學的效果
眾所周知,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要想使得歷史單元教學效果達到預期,那么就可以從實際生活入手。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學生和歷史知識的距離,以此保障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促使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4]。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這個單元內容時,就要從生活入手,在正式歷史內容教學開始之前,老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向學生提問“現如今社會的變化主要變現在哪些方面?”,然后讓學生回答。通過學生自身地回答,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這個單元的知識點記憶深刻,因為這些變化是在生活之中,甚至是學生親身感受的。所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單元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歷史學習效果得到保障,進而使得學生綜合素質得以培養,最終促使學生向著綜合并且全面的方向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過程是學生綜合素質得以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極其重要。所以就要重視單元教學方式的運用,使其可以為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提供助力,進而促使高中歷史教學水平提高,以此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使其成為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李文志.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33):79-80.
[2]南亞敏.核心素養背景下"家國情懷"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培養思考[J].科技資訊,2020,v.18;No.585(12):142+144.
[3]艾荔豐.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分層教學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1,2(12):119-119.
[4]陶花.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20,(7):54-54+56.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團溪中學?彭如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