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維是創新的基礎,沒有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創造出新的東西來。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來啟迪學生的思維活躍,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這是我們教育者所要實現的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趣味性的知識點,訓練做題檢查的習慣,重視學生的體驗活動等教學措施及方法,都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神貫注地進入思維活動之中,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是相當有效的。
[關鍵詞]?創新思維;?數學教學;?體驗活動;?趣味性
創新思維是創新的基礎。有了創新思維,才有可能進行創新。數學教學中重視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運動能力等核心素養的教學內容,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一定的促進和推動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啟迪他們的思維活動以及活躍起來,才能使思維向更寬、更深的方向拓展,才有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淺談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見解和做法:
一.引入趣味性的知識點,啟迪學生的思維
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他們對有趣味性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喜歡聽、喜歡看,也喜歡琢磨,這對于啟迪他們的思維是非常有利的,教師應常重視運用,積極發揮主導作用。 數學知識本身存在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通常不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時間的這樣維持下去,常會導致學生學習的信心。為此,教師的教學要發揮趣味性的知識點來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思考,調動一切力量挖掘學生爆發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欲望,發揮自身的能力,實現創新思維的培養。
運用學生們感興趣的例子,能有效啟迪學生的思維。小學生處于發展時期,他們對一切動物都很感興趣,所以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傳授“2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點時,為了吸引學生集中思想注意力,教師可以合理地創設他們感興趣的思考和計算情境,比如:“某一動物園,老虎、狐貍、野狼共有18只,這其中老虎有5只、野狼6只,那么狐貍有幾只呢”學生們個個精神抖擻,開始動筆列計算式子進行計算了,又接著提出另一個問題:“每一只野狼吃了5斤豬肉,那么6只野狼共吃了多少斤豬肉?”通過這樣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學生們的學習信心逐步得以提高,思維有了發展,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
二.訓練做題檢查的習慣,激發思維的活力
小學生的思想、思維、智力、身體骨胳等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特別是他們思維正在不斷發展和形成,心理情緒通常不穩定,做題常馬馬虎虎、不仔細,缺乏檢查的習慣,這是一種不良的習慣,需要數學教師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和指導學生加以改正,養成檢查做題,糾正錯誤的習慣。
有不少學生由于做作業較粗心大意,而且做完后不進行仔細檢查,有的甚至做起作用來敷衍了事。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對學生做必要的教育、指導和引導,讓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改變不良的習慣,要正確對待做作業,指導他們認真做、仔細做,再三檢查、復查計算結果。要對個別學生還需做長期的訓練,鍛煉他們的意志,形成堅強的意志力和持久力,讓他們穩定地發展。
愛迪生曾說過:“年輕時不學會思考,你可能永遠不會思考?!睆亩芍瑥男【鸵囵B學生勤動手、勤動腦、勤動口的良好學習的習慣,養成善于思考的行為。做作業的過程就是鍛煉思維的過程,能促進學生發展思維、形成能力。
三.重視體驗活動,促進學生的形成創新思維
以往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工作一向是偏于“多講,多傳遞”書本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的“訓練和實踐活動”,以而導致學生的理論性強,實踐性弱,步入實際生活實踐之中工作能力差,效率不高。生活實際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檢驗真理,辯別真偽,體現能力。
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較苦燥、乏味,要改變此種狀態,教師必須將書本知識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體會到生活離不開知識。
比如,在講解“面積與單位”這一節學科內容時,課內教師可引導小學生測量課桌面積、講臺面積、教師面積,讓他們親身體驗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如何換算單位?課外要求他們去測量自家的房屋面積、莊園面積,等等,通過學生親身的體驗,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際使用價值和應用價值,懂得為什么要學數學知識的這個道理,同時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秀娟.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J].讀與寫(教研版),2015,(14):(116).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第一民族中學?青海?玉樹?劉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