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雯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腦海中經常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探究的興趣較為強烈。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抓住小學生發展的關鍵期,主動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190
引言
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幫助學生打破常規、突破思維局限,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主動更新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現、自我探究的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大膽質疑,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抽象性及邏輯性的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其學習驅動力所在,若想全面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教師應確保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再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突破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以及好奇心理,從而讓他們在這樣的求知欲中不斷前進與發展,最終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相比于復雜的初中數學內容,小學數學內容相對簡單,并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采取多元化的手段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新型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加減乘除運算時,教師便可以采取問題接龍的方式,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所有問題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按照座位順序進行接龍回答。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之間的思維不斷發生碰撞,課堂氛圍相對活躍,學生的參與熱情極為濃烈,個人的學習效率也得到有效保障,在這樣的氛圍下,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小組合作,提升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發展有的時候單純地依靠學生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發展起來,小學生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學習的過程中,依然善于套公式和以模仿的形式來進行學習,同時對于一些比較難的問題,很多小學生一開始就打著退縮的態度去面對,對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非常不利,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開展創新能力培養。例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學習“數學廣角——雞兔同籠”內容時,有如下題目:籠子中有若干只雞和兔子,共有30個頭,88只腳,試問籠中雞和兔子各有多少只?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可將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促使他們自主探究解題方法。有的小學生表示可以把所有的兔子都假設為雞,此時將有60只腳,比題目中少28只,一只兔子要比一只雞多2只腳,因此可快速求出兔子的數量;有的學生則表示可以借助表格的形式,答案一目了然……到底哪種方法最為簡便呢?在自由討論下,小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較為深入,整個解答過程也更加順暢。而在五年級下冊學習“因數和倍數”部分內容時,因數和倍數到底有哪些特點呢?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會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導致小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扼殺了他們的創新精神。為此,在新課改下,教師可鼓勵他們自主探究,并對說出特點最多、正確率最高的小組給予肯定與物質獎勵,以激發小學生的好勝心。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也逐漸被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算方法,以動畫視頻的方式來給學生展示圖形的剪切、拼接方法,通過平移、拼接的方式組成長方形,從而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讓學生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底的乘積。通過對多媒體的應用,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同時還可在觀看視頻動畫的過程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應用創新能力同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同樣也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教學,以視頻動畫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掌握所學內容,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空間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
四、設置教學障礙,發展批判思維
創新思維的生命力不斷持續,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實行質疑、批判、驗證等行為,在數學教學實踐應用中適當增加非必要的條件,以考查學生的判斷能力。比如,教師在一些應用題中適當增加一些多余的條件,用于迷惑學生,讓學生從中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明確哪些條件是必要的,哪些條件是非必要的,在迷霧中找到解題思路。如:“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麥田,底是275米,高60米,共收小麥19.8噸,這塊麥田有多少公頃?”很明顯,這題目中“共收小麥19.8噸”這個條件與面積的求解無關,是一個多余的條件。為此,學生在解題時必須要審清題意,將無關的條件排除在外,從而分析問題的數量關系,以發展良好的批判性思維。教師通過設置教學障礙,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轉變自身的觀念,并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以活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教給他們更多有趣的知識,從而促使他們在數學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參考文獻
[1]葛素珍.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20(40):206.
[2]殷桂萍.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1):86.
[3]萬舒.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