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加
【摘要】目的:正常分娩產婦的心理特征分析與臨床護理體會。方法:選擇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100 例正常分娩的產婦,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50 例)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50 例)實施心理護理,對比兩種護理的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各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非正常分娩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正常分娩產婦對分娩具有陌生感、緊張和恐懼情緒,希望得到重視,對其實施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提高分娩效率。
【關鍵詞】正常分娩產婦;心理特征;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6-0135-02
分娩不僅屬于正常生理現象,而且屬于強烈持久的應激源,產婦由于分娩會在生理和心理的雙重作用下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對其身心均會造成較大的壓力,嚴重者影響分娩的正常進行。除此之外,也對分娩方式的選擇造成直接影響[1]。產婦和家屬往往在沒有任何醫學指征的情況下選擇剖宮產術,導致剖宮產率逐年升高[2]。本研究根據調查獲得的正常分娩產婦心理特征的分析,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觀察其對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現將詳細研究過程總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正常分娩的產婦作為本次研究主體,采用隨機配合的方式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兩組,采用調查問卷對正常分娩產婦的心理特征進行調查,對照組50例,年齡16~45歲,孕周38~40周,其中初產婦34例,經產婦16例,對觀察組50例,年齡18~45歲,孕周38~40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對比,本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1)妊娠期產檢次數>7次;(2)已婚,配偶健在;(3)單胎妊娠;(4)配合度高;(5)臨床資料完善。
排除標準:(1)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糖尿??;(2)合并惡性腫瘤;(3)嚴重精神障礙;(4)配合度低;(5)臨床資料不完善。
1.2 方法
向所有參與研究的產婦發放醫院自制的心理特征調查問卷,結果分析如下:(1)陌生感。正常分娩產婦進入待產室后沒有家人陪伴,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醫護人員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2)緊張、恐懼。由于對于初產婦而言,分娩疼痛和對分娩結局的擔憂以及對醫護人員的技術的疑問會使其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3)獲得重視。產婦在妊娠期一般是全家的中心,會獲得充分的重視與關注,而待產室的醫護人員由于工作繁忙且對分娩習以為常,容易出現對產婦情緒不夠重視的問題。
基于上述心理特征的分析,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產前對產婦進行分娩注意事項的告知,在分娩過程中按照正常流程進行。
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1)熟悉環境。待產室醫護人員應該以飽滿的熱情接待產婦,向產婦仔細介紹待產室的環境,相關的規章制度和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醫護人員可以與產婦進行輕松的溝通和交流,使其盡快熟悉待產室,消除陌生感。(2)提高分娩認知度。以全面的分娩知識宣教,內容包括正常分娩的優勢及安全性、分娩過程中突發意外的處理手段、醫護人員的專業性等。(3)消除負面情緒。醫護人員應該給予產婦足夠的重視,與其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了解產婦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對其予以針對性地疏導;對產婦予以適當的撫摸,減輕其焦慮情緒。在分娩過程中需及時就產程向產婦進行說明,對其講解每個階段會面臨的生理過程,以及腹痛的程度。指導其使用拉瑪澤生產呼吸法減輕疼痛。對產婦的生產表現予以高度的肯定與鼓勵,提高其生產的信心。(4)滿足產婦需求。宮縮間隙,為提高分娩效率,醫護人員應該鼓勵產婦適當走動,幫助其補充熱量,多飲水,囑咐產婦保證分娩所需的足夠的體力。在宮縮時,可以采取按摩的方式幫助產婦緩解疼痛,獲得播放輕音樂以轉移產婦注意力。對緊張、恐懼情緒較為嚴重的產婦,對其予以足夠的體諒與尊重,合理使用無痛分娩,盡量滿足產婦的需求。
1.3 觀察指標
(1)護理效果指標:顯效:產婦分娩過程中心理狀態好,配合度高,分娩過程十分順利;有效:產婦分娩過程中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的安撫,配合度較高,產程相對顯效較長;無效:產婦分娩過程中配合度低,心理狀態差,產程較長,或發生不良分娩結局。護理效果=(顯效+有效)/所有患者。(2)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產婦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3)記錄兩組各產程及總產程時長并比較。(4)記錄兩組非正常分娩結局如胎兒窘迫、剖宮產、產后出血等情況的例數,并計算概率。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軟件中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Fisher 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當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對比
護理前,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態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各產程時長對比
觀察組產婦各產程均短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4 兩組非正常分娩結局發生率
觀察組產婦非正常分娩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3 討論
自然分娩有益于母嬰健康,例如能夠明顯降低對母體盆腔結構的損傷,產后恢復速度快,并且還能夠避免嬰兒接觸麻醉藥物,顯著降低新生兒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風險[3-4]。但是對于較多產婦而言,分娩疼痛使其對正常分娩產生抵觸情緒,在沒有手術指征的情況下選擇剖宮產,或者由于分娩疼痛產生過度的緊張情緒,致使其分娩過程出現呼吸急促、肺內氣體交換不足的情況,導致產程延長,甚至出現不良母嬰結局。有研究指出,負面情緒會影響產婦激素水平,導致其血液中兒茶酚胺水平顯著提高,該物質能夠抑制子宮收縮,致使產程延長,影響分娩結局[5]。本研究對正常分娩的產婦的心理特征進行調查發現,多數產婦對分娩存在緊張、恐懼的情緒,且由于分娩環境的陌生和醫護人員對其情緒的忽略加重了不良情緒[6]。本研究對正常分娩的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予以把握,通過科學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擺脫負面情緒[7-8]。
本研究在產婦正常分娩過程中采取的護理措施包括熟悉環境、提高分娩認知度、消除負面情緒、滿足產婦需求,有效降低產婦對待產室的陌生感和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感和對分娩的緊張和恐懼情緒,促進其分娩的順利進行[9]。根據研究結果,接受心理護理的觀察組在護理后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前者面對分娩的負面情緒明顯少于后者,因此前者的各個產程時長均短于后者。而觀察組發生非正常分娩結局如胎兒窘迫、剖宮產及產后出血等情況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前者心理狀態的改善使得兒茶酚胺的分泌水平相對穩定,子宮收縮受到的抑制較少,因此分娩較對照組更為順利[10]。對比兩組分娩過程中的護理效果可以看出,心理護理的效果得到產婦及家屬的廣泛認可,認為其有效促進產婦分娩的正常進行。
綜上所述,正常分娩產婦主要的心理特征以緊張、恐懼、缺乏安全感為主,因此在分娩過程中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對于緩解產婦不良情緒較為有效,同時還能夠縮短產程,降低非正常分娩結局的發生率,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英,高敬,孫燕.心理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4):553-555,576.
[2] 謝旭雯.King達標互動理論對正常分娩孕產婦負面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8):901-904.
[3] 黃曉玲,譚惠興,許雪潔,等.全產程人文關懷式護理對自然分娩產婦心理狀態及產程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0):62-64.
[4] 顧春怡,丁焱.正常產程分娩護理[J].上海護理,2020,20(3):62-67.
[5] 劉軍,劉艷.激勵式心理護理對孕婦自然分娩率、自我管理能力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8):1411-1413.
[6] 陳婉真.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心理特征及護理對策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1):91-92.
[7] 劉麗玲,劉小蓉.產科助產實施心理護理促進自然分娩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2):113-116.
[8] 蔡娜,閆麗娜.支持性護理干預對分娩期女性分娩恐懼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0,42(1):151-153,156.
[9] 董淑萍.產婦分娩前后的心理分析及臨床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2):4664-4665.
[10] 李惠敏.導樂分娩對產婦心理的影響及臨床護理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