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艷
摘要:寫作是最能體現出學生語文綜合文學素養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寫作素養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會起到十分積極的影響。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寫作思維僵化、寫作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導致了學生寫作質量不理想的情況。小學生有著想象力發達但是表述能力不強的特點,因此,為了實現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原生態的寫作手段,讓學生基于個人的所思所感來進行寫作,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表達,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寫作水平逐漸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原生態寫作;教學
在小學語文原生態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對生活、對社會真實的理解去進行寫作,從而使學生可以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促進學生寫作素養的成長。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寫作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用眼睛、用心靈去觀察生活,積累原生態的寫作素材,從而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投入更多的情感,提升學生寫作的質量。
一、融合實踐活動,引發學生個人情感
原生態寫作要學生形成強烈的寫作興趣,帶著飽滿的情緒參與到創作活動中來。因此,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認知水平去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寬松、舒適的環境下去學習,從而使學生打開想象力,大膽地進行作文的構思。教師要積極創設語言類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個人的情感上去接受寫作的學習。
比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這一節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展開了一次課堂表演的活動。首先,筆者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形式的學習,思考這篇課文中兩個主要角色的性格特點,對他們的語言和行為進行分析,對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改編,設計出臺詞,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這樣的活動引起了學生積極的參與興趣,在每個小組都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之后,筆者再給學生布置寫作的人物,用寫作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情感,滿足學生的精神追求。
二、重視課外閱讀,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實現從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對教材進行更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教材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擴展學生的視野范圍,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可以在更加廣泛的閱讀中吸取更多的營養,并且在閱讀的幫助下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寫作方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寫作發展。
比如,在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等課文的過程中,筆者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些課外閱讀的資料,包括《海底兩萬里》、《海的故事》等。在這一單元的課文教學完成之后,筆者再組織學生展開了交流的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最喜歡的文本或者小故事,營造充滿互動的閱讀交流環境。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閱讀更多的樂趣。在這次的讀書交流會落幕之后,筆者還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簡單的寫作人物,讓學生選擇在閱讀中最感興趣的一個小故事,進行改編、續寫或者補寫,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文本中去。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在閱讀素材中得到極大的發展,促進學生個性化寫作素養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教育的時機,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使學生用更多的方式去吸取營養,掌握更多的寫作素材和方法。
三、學生自由寫作,表達學生真實情感
寫作教學的目的是為學生的語言創作提供機會和指導,使學生可以根據基本的原則和思維去進行語言的“重組”,因此,寫作是學生語言技巧和情感的有效結合。寫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得的,需要學生的不斷積累,而情感則不同,情感在寫作中的投入需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釋放,因此,結合小學生寫作能力成長的實際情況,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地進行寫作,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情感去書寫自己的觀點,才能夠使學生的寫作成果清楚、合理和富有情感。
比如,在讓學生寫家鄉時,筆者鼓勵學生首先進行構思,想一想自己在想到家鄉時,最先想到的事情是什么,最想要說出的話是什么,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構思去確定主題,并且制作出相關的思維導圖,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寫作,表達出自己對家鄉的期待、設想和看法等情感。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對技巧的應用是很難到位的,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更要關注學生在寫作中的情感表達,讓學生在日常積累中逐步去提升寫作的技巧。教師要遵循原生態寫作的觀念,讓學生自由地進行寫作,用寫作的方式去表達出自己的感想和感悟。
原生態的寫作符合小學階段語文寫作教學的發展需求,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學生養成用生活經驗和自己的情感去進行寫作的習慣。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原生態寫作的教育理念,通過實踐活動、課外閱讀、學生自由寫作等方式讓學生熟悉原生態寫作的方式,將寫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提升寫作作品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郭慕清.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序列化研究[D].廣州大學,2016.
[2]崔晨. 人教版小學語文習作教材分析[D].杭州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