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東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5-025-02
摘? 要? 隨著教育的發展,教育改革也進行得如火如荼。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體育教學改革對于高校教學發展能起到帶動作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主要是找到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問題出發找到解決措施,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并探尋解決方法,以期能夠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使其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關鍵詞? 新時期? 高校? 體育教學? 方法? 創新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施行,高校體育教學也有了很好的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高校想要做好體育教學必須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時也需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彰顯出來,以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保障其身心健康發展。
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當前很多高校進行體育教學時還是選擇以往的教學模式,這也給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造成了極大阻礙,因此必須及時進行教學改革[1]。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高校必須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要求學生能夠將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成為身心健康的全面型人才,即除了要求學生學好專業課程和文化課程外,高校也必須重視做好體育教學工作,以幫助學生提高身心素質,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但就當前而言,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還比較多,比如教師教學理念比較落后,還有些高校對于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在體育教學方面的投入比較的有限。這種情況下,教學質量也很難真正提高。還有些學校體育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培養出的人才不夠優秀。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及時地轉變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優化,如此才能切實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將體育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培養出更多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二、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體育教學的理念比較落后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體育教學改革也在不斷進行。現如今,社會對于體育人才的要求更多,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校應努力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其中,體育教學就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抓手。然而實際當中,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高校過度重視體育技能人才的培養,沒有全面考慮社會對一般人才的實際需要,也沒有能夠及時地創新教學理念,這也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學不夠科學[2]。此外,教師在設置體育課程時,也過度重視技能方面的培訓,不能根據普通學生的個人需要來對教學進行針對性設計。這也會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評價方式比較的陳舊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往往是某項體育運動的技能。對這類教學內容的評價往往是通過測驗、考試以及比賽的方式進行。但是這種評價方式很難評價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和體育管理方面的能力,這也會導致學生過度重視體育技能水平的提高,對理論則不夠重視。若是教師沒有能夠及時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革,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容易被調動起來,從而導致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效率低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比較緩慢。
(三)教學形式的實用性比較差
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無論是教學形式還是教學內容,都呈現出滯后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會將技能示范和講解給學生,然后由學生模仿并機械性重復練習。這種模式下的體育教學并沒有基于全面分析學生的生理特點以及天賦情況,學生之間的訓練也不存在差別。這樣一來,絕大多數學生會感到體育教學單調、死板、缺乏新意,自身積極性被抑制,甚至對上體育課感到厭惡。此外,教師不夠重視體育健康內容的傳授,更很少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只是一味地增加訓練量,這樣學生也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這些結果和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相違背,而想扭轉這個局面,需要教師必須不斷踐行教學改革精神。
三、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及創新方法分析
(一)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
1.改革高校教學管理方式。高校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必須保證管理的科學性,除了需要幫助學生提高其體育學習的水準外,還需要重視體育教學效果的改善,希望能夠切實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3]。首先,高校必須及時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根據當前社會時代的發展需要和學生的情況合理地選擇教學模式,保證教學模式選擇的與時俱進,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改善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其次,在管理體育教學時,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保證管理方法選擇的合理性,貫徹落實體育管理的理念,切實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水準。此外,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人員還必須重視新技術手段的運用,將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地運用進來,確保教學管理能夠進行得更加順利,將教學管理的作用真正地發揮出來。
2.改革高校體育教學的模式。在新時代下,我國信息技術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也創新和改革了我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這種情況下,高校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時候,需要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做好教學模式的改革,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高校進行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時候,可以將選項課制度和俱樂部制度運用進來,在選擇的時候必須保證選擇的合理性,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4]。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體育教學對于自身長遠發展的重要性,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時候,需要將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結合在一起。這種方式不但能夠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還能夠推動我國體育事業更好的發展,給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將信息技術合理地運用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去,能夠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增加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
(二)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創新研究
1.重視評價體系的優化。教師為了了解學生的體育技能掌握情況,會進行體育教學評價。在過往,這個評價往往是通過自身的主觀判斷和技能測試進行的,沒有能夠考慮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進步幅度,如此做出的評價是有失公平的,甚至可能會打擊學生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必須重視體育教學評價方式的創新,將學生體育成績淡化的方式運用進來,幫助學生減輕學習方面的壓力[5]。比如,教師需要細致研究體育評價情況,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將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出勤情況納入考評標準,通過等級的方式來做好學生的劃分。另外,在體育教學評價中,教師還可以告訴學生的等級情況以及范圍情況,避免出現學生因為成績較差而自卑的情況,從而將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地調動起來。此外,通過這種評價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體育學習的信心,幫助學生提高其體育水準。
2.重視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為了解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不足,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體育接受情況來開展教學,制定合理的體育教學方案和計劃,從而更好地挖掘學生本身的體育潛能,給學生將來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6]。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必須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提升其綜合能力。并且,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要意識到榜樣的作用,嘗試給學生樹立榜樣,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高校學生已經成年,其自主學習能力相比過去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所以,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時,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進行體育核心內容的探索,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此外,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時,教師可以更多嘗試將體育游戲融入教學之中,以此使體育教學內容更豐富,更能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3.將情境教學合理地運用到高校體育教學中來。和高中生相比,大學生本身的思想已經比較成熟,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也比較強。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通過規劃明確教學方案,選擇那些學生興趣較高的內容,給學生的體育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7]。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障礙接力訓練時,可以將“叢林探險”的方式運用進來,切實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師可以將“爬山”和“拔河”作為接力賽中出現的障礙,這樣學生很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高校體育教學的時候,將情境教學運用進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重視體育,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其知識水平,切實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如此來看,這非常有必要在高校范圍內進行推廣和應用。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愈發重要。做好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工作,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其綜合素質和體育水平,給其將來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認識到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重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將體育鍛煉和健康教育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將體育教學的作用真正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王美.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創新方法探析[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13):239.
[2]黃國榮,劉星.新時期高校籃球課教學模式創新的相關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04):96-97.
[3]鄭志彬,張亞卓.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創新方法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4):66+68.
[4]王延軍.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策略——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與科學化訓練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20,40(05):2.
[5]章華夏,陳雷,孟令釵,等.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發展研究——評《高校體育教育創新理念與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24):2.
[6]黎宇.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創新發展——評《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9(08):107.
[7]歐秀伶.新時期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路徑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