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增云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就是閱讀和寫作,閱讀和寫作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是相輔相成的,閱讀給寫作奠定基礎,而寫作又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本文針對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有效結合
引言
閱讀和寫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比重非常大,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綜合喜歡把兩個部分分開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兩者之間的聯系,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產生一定的阻力,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的素材和技巧,而通過寫作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
一、加強文章寫作,激發閱讀興趣
寫作其實就是用自己學過的知識通過紙面的形成敘述下來,也是對自己所學知識的一種檢測和應用。通過寫作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在初中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閱讀材料,還可以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感而發,有素材可用。教師在講解完一篇文章后,可以給學生布置讀后感、當學生觀看完一篇新聞報道后可以讓學生對新聞進行點評,如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分享,讓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特殊的文字和修辭方式和結構進行寫作,如此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寫作,不但可以檢閱和溫習學過的知識,還可以讓學生知道閱讀的重點,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比如在學習《再塑生命的人》中,通過對文章閱讀,可以讓學生學習到作者描寫和刻畫人物的方法,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來突出人物的特點,用來哪些修辭方式來刻畫人物,展開故事情節,讓學生借鑒和學習,進而促使學生思考和探究。
二、合理設計語文教學活動,深化學生感悟
初中階段的學生還處于身心成長階段,思想上還不夠成熟,因此語文教師需要設計語文教學的活動方式和內容,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正確的審美方向,通過在閱讀中感受文章提高學生的感悟。比如在學習《春》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描寫春天的景色來體現春天的美好。但是學生在現實的生活中并沒有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體會不到文章中對景色的描述,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這篇文章后可以結合自己的所感和所想去描寫一篇關于春天的作文,進而更好的深化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感悟。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鼓勵學生進行寫作,讓他們深刻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的意思,進而提高他們閱讀的積極性。通過拓展自己的閱讀面來解決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另外教師還可以學生自主修改作文,通過自主修改發現自己的不足指出。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把自己的經歷通過寫作的方法表達出來。比如在學習《慶祝舊歷元旦》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調查元旦的習俗,之后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進而拓展語文素材,不但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三、仔細品讀文本,學習寫作技巧
從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看,有些學生雖然在閱讀和寫作上花費了許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沒有多大的效果,其中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找到學習的方法。因此作文語文教師,就需要在閱讀活動中引導學生找到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首先教師要傳授學生泛讀、跳讀和精讀以及略讀等閱讀的方法,針對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其次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要分析和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方式,在閱讀后進行仿寫,還可以摘抄和記錄文章中優美的句子和詞語,[1]通過積累閱讀素材來幫助學生寫作。比如在學習《我的第一本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去思考第一本書帶給作者什么樣的感受,并學生說一說自己閱讀過的第一本書,結合課文中的表達方式進行仿寫。同時加強學生之間交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以讀促寫
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并不是短暫的時間就能形成的。只有讓學生在閱讀中和生活中積累大量的素材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平時的生活中,閱讀是學神積累素材的主要方式。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素材,運用靈活的寫作方式,為今后的寫作奠定基礎。實現以讀促寫的教學目標。要想提高這一教學目的的有效性,教師就要重視在閱讀中的閱讀指導,傳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摘抄句子和段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比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主閱讀,并用語言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文章中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方法和情感表達方式。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在閱讀中的感受。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回憶在生活中母親的愛,并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以“我的母親”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表達出自己對母親的情感。
五、閱讀中注重真情實感
寫作并非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的積累和模仿,再到自主創造從過程。所有人都不可能不經過閱讀積累就能寫出優秀的文章。所以模仿需要在閱讀中進行。在閱讀中進行模仿和練習并和寫作有機結合,[2]學生在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形式、情感抒發的方式,詞句等方法都是加深理解的方法,在此時開展模仿練習可以促進學生的寫作。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模仿力,不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相像力。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中,教師通過給學生講解本文作者情景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以景抒情的目標后,引導學生展開模仿,聯系生活中的景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生搬硬套,在語句通順,詞語合理使用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此才能寫出生動的文章。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將閱讀和寫作教學充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并且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落實語文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謝寬軍.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研究[J].學周刊,2021(25):27-28.
[2]劉芳.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的探究[J].天津教育,2021(19):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