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苓羽
摘要:閱讀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能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因此,對小學生來說,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為學生語文學習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從閱讀的實質上來看,閱讀過程其實就是幫助學生理解以及產生感悟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學要關注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培養,但是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卻并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文章針對此情況,提出了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是讓小學生進步成長,開闊他們的眼界,促使他們接受優質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良好文學情趣的重要途徑。很多學生在閱讀中接觸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對詩詞歌賦或者寫作產生了興趣;對中外文化、名人、詩詞名家的藝術造詣和創作產生了崇敬之情,樹立了一生的理想和追求。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群體的閱讀行為習慣和認知能力,組織好閱讀教學活動,深化閱讀的教育意義,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收獲、有啟迪。
一、建立全新視角,革新閱讀理念
新時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教師應當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革新、優化閱讀教學的理念和模式,站在全新的視角看待閱讀,對閱讀教學的模式進行拓展,讓原本單一的閱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和興趣,讓課堂的氛圍更加活躍,強化閱讀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進來。而趣味閱讀情境的創設正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將課文作為基礎,全面發揮已有資源的優勢,如互聯網技術、多媒體設備等,借助音樂、圖片或者視頻等直觀地展現文本場景。這樣,學生則能夠切實體會到閱讀的魅力。其次,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題材多樣的課文,較為常見的有小說、故事以及話劇等,在組織學生賞析完文本后,則可以圍繞文本主題,開展多元的閱讀實踐活動,如角色扮演、朗讀等,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全身心參與閱讀實踐,還能夠在親身實踐中加深對不同人物形象的感知,對文本內涵形成更加深刻、透徹的理解,從而在腦海中建立完善的閱讀架構,為深層次的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二、激發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習慣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存在著一種極其普遍的現象,即部分教師占據了課堂教學的主體,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下,學生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是談不上。對此,教師就需要轉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一來,不需要教師督促,學生就會自覺地參與閱讀,并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烏鴉喝水》教學中,教師并未直接引申出本節課的內容,而是給學生展示幾張關于烏鴉喝水過程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此時,學生的視線紛紛落在了圖片上,注意力十分集中。于是,教師拋出疑問:“哪位同學能說說圖片中講述了什么故事呀?”學生興趣高漲,你一言我一語,氛圍立刻活躍起來。就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被激發,主動融入閱讀文本之中。
三、傳授閱讀技巧,掌握正確方法
在閱讀課堂上,不少學生閱讀能力較為薄弱,很難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究其原因是未能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往往是簡單地閱讀文字、語句,不管是閱讀速度,還是閱讀感知,都未能得到相應的提升。對此,要想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那么教師就必須有意識地進行閱讀技巧的傳授,讓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和方法,為閱讀“保駕護航”。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在傳授閱讀技巧、方法時,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將學生的綜合情況作為前提條件;其次,把握閱讀與目的。就閱讀來說,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題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題材進行閱讀方法的選擇,這樣才能夠確保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使學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文本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并將其付諸于實踐。例如:在《秋晚的江上》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指導學生細細感悟詩歌蘊藏的思想、情感,品味詩歌中描繪的唯美意境。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文中的經典詞匯、語句或者段落,有必要進行抄錄,并且定期進行鑒賞、朗讀,以此加深記憶。
四、拓展閱讀教學,提升閱讀涵養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進行適當拓展、延伸,在補充課堂閱讀知識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收獲更加豐富的知識、技能。其中,經典讀物的推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經典讀物閱讀活動,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心得感悟,使閱讀逐步成為豐富生活、豐富學習的方式。例如:在《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文本作為基點,當學生對文本內容,如人物、故事情節等有一個大致感知后,教師就可以延伸出一些教材中未能涉及的內容。如:在《草船借箭》中,講述了諸葛亮、劉備等人物的故事,除了文中講述的內容以外,還發生了其他故事。基于此,教師就可以從此處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推薦一些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課外讀物,如“四大名著(簡易版)”等,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尋求與文中人物相關的故事、經歷。在此前提下,組織學生開展以“我的閱讀心得”為主題的交流會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讓學生分享個人的閱讀收獲,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閱讀思維的交流與碰撞,從而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庫,讓學生的閱讀涵養得到有效提升。
總之,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把握閱讀教學這一機遇,轉變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曉萍.小學閱讀層遞式教學的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
[2]姜小玉.基于層遞式教學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閱讀成功之路,2014(7):22.
[3]程慧范.對小學語文新教材閱讀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3(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