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小學生正處在語言和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想象力豐富,模仿能力較強,對于一切新鮮的事物都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如果教師能夠充分把握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并且依據其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就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而為學生的后續知識學習奠定扎實基礎。就當前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來看,其閱讀文本較為復雜,對于小學生而言,解讀難度并不低,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而思維導圖作為當前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教學常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文本,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本文針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教學;思維導圖
【作者簡介】李炳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校。
引言
簡單來說,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的圖形工具。它能夠將一些復雜的信息用圖像和文字的形式進行展現,讓復雜的信息能夠形象化地展示出來,方便人們理解復雜、抽象的學習內容,幫助人們構建自己的思維體系。在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梳理故事的主體脈絡、情節發展等復雜內容。利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故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思維導圖的運用。
一、小學英語在故事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故事閱讀文本內容復雜,學習難度大。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教材選取了一些英語故事閱讀文本,有一些故事文本內容較長、文章的結構也較為復雜,其中含有大量的生詞和新的語法知識點,學生解讀文本的難度比較大,學習效率并不高。對于教師而言,幫助學生解讀文本的難度不低,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之后的教學進度。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教師的教學效率,部分教師采用灌輸式文本解讀方法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但是長此以往,會讓小學生形成一種依賴的心理,一旦遇到復雜的閱讀文本,會下意識地尋求他人的幫助,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
2.故事閱讀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低。能夠讓小學生投入故事閱讀學習的主要因素是興趣。小學生年齡較小,大多喜歡故事性的文本內容,因為新鮮感而閱讀。但由于小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對于閱讀的新鮮感只是一時的,想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不斷引導,從而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但在當前的故事閱讀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只按照教學要求來指導學生的閱讀,并沒有根據學生閱讀興趣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可能會使原本生動的文本故事變得枯燥乏味,無疑會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些英語故事文本較復雜,學生學習難度高,學生學習的欲望也會隨著課堂時間的流逝而逐漸降低。
3.故事閱讀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一些學生在進行故事閱讀時會產生畏難情緒。教師為了降低教學難度,會向學生直接剖析文本內容,方便學生學習和理解。但是這種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一直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產生主動學習的想法。教育者應該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講,教師只有在日常教學中留給學生更多的自我閱讀時間,才能夠保證學生形成自身獨特的閱讀技能體系。如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就會影響學生閱讀技能的提升。所以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學習方法,才能提升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
二、利用思維導圖實施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教學的優勢
1.降低故事文本的解讀難度。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將小學英語故事閱讀的知識點、內容主線、發展脈絡、文章結構等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這種方法降低了文本解讀的難度,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故事文本,方便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同時思維導圖的形式多樣,它既可以是關鍵詞的信息圖形,也可以是語法的信息圖形。通過思維導圖能讓學生更快收集和接收文本信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導圖是一種發射性的思維圖像,是將腦海中的抽象思維轉化成具體化的圖形,在一定程度上,思維導圖可以代表學生的思考過程。小學英語故事閱讀往往存在一定的邏輯和層次性,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也是梳理英語故事發展脈絡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將刻板的英文轉化為立體的思維圖形,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化、信息內化,促使學生在以后的故事閱讀中能夠快速利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抓取信息,做到知識遷移,提高學生解讀閱讀文本的能力。
3.還原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單一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而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文本中大量的文字轉化為一個個富有趣味性的圖形,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更加牢固地記住故事文本的核心內容,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其次,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文章思維導圖的繪制,這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文本思考,促使學生模仿教師繪制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有利于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英語課堂的主體。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思維導圖解讀文本的核心內容。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文本中涉及本單元核心內容,學生如果不能完全理解詞匯以及句子的語意,則無法理解文本內容,甚至會產生錯誤的解讀。而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核心內容進行知識分層,形成一個又一個圖文形式的圖形,清晰地羅列出文本中的核心內容,排除學生的閱讀障礙,方便學生解讀文本。利用思維導圖突出文本中的重難點,可以有效降低學生解讀故事文本的難度,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準確解讀故事文本打好基礎。
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教材5AM1U3 “My future”第三課時“Froggy's new job”為故事類閱讀。雖然這個故事的篇幅不長,但是學生在閱讀中需要查閱一些陌生的詞匯和語法,這一過程導致學生的閱讀進度緩慢,學習質量不高。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便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將學生陌生的重點詞匯及語法以圖文的形式進行展示,方便學生理解學習,順利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文本,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匯、短語及語法點,再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故事中pilot、teach、cook、taxi等詞匯的解析及“What do you want to be? I want to be/do...”等語法句型的解析。學生在觀察學習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快速掌握核心詞匯及句子的含義,并能快速理解文本內容。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解讀能力,更能提高學生閱讀故事文本的效率。
2.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本的結構層次。故事都是具有邏輯性的,解讀故事文本的結構層次,是學生深入閱讀的重要體現。但是小學生的閱讀量較少,有關故事的結構解析還需要不斷學習,加上英語故事在語句表達上與漢語故事存在一定的差異,會影響到學生解讀。而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本的結構層次,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厘清故事的發展脈絡,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故事的主線框架,讓學生更容易讀懂文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建立以“問題”為中心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思考的同時,通過思維導圖深入解讀故事文本,幫助學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閱讀能力。
例如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教材4B M2U3 “I have a friend”第五課時“Talking about a story of animal friends”一文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閱讀故事前先唱有關friends的歌曲活躍課堂氣氛,以猜謎的方式引出主人公老鼠和獅子。接著讓學生思考問題:“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們發揮想象力,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在教授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幾個關鍵問題:‘What does the loin look like? What does the mouse look like?Why do 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come good friend?,教師針對這幾個問題在教授過程中制作思維導圖(見圖1)幫助學生梳理故事的發展過程,讓學生明白“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道理。而學生在閱讀學習完整個故事后,能利用思維導圖復述整個故事,進行語用輸出,從而提升語用能力。
3.利用思維導圖鞏固對故事文本的理解。思維導圖在教學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快速解讀閱讀文本,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一定的邏輯,逐漸構建自己的知識架構,系統性地掌握所學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機會,讓學生在故事閱讀過程中試著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學生在課堂上看到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本關鍵信息,就可以將思維導圖內化為自己的閱讀方法,在完成新的故事閱讀后,針對故事的內容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厘清故事整體脈絡,并繪制思維導圖,歸納知識,總結用法,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以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教材4B M2U3 “I have a friend”第五課時“Talking about a story of animal friends”的教學為例,在完整的學習這則故事之后,教師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按照自己的理解與想法,對故事內容、信息之間的聯系進行融合,繪制一幅新的思維導圖。每個小組繪制完成后可以在班級進行展示,與其他小組分享自己的成果。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是對知識的整體性總結,能夠體現學生對故事閱讀文本的解讀深度和思維能力,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同時有利于教師發現學生解讀文本的疏漏之處,加以指導和指正。這個過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學生厘清故事的發展脈絡,降低故事閱讀文本的解讀難度,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增加語用輸出。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要將思維導圖不斷融入故事閱讀課堂中,從而提升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海燕.例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23):26.
[2]江綺文.核心素養視角下實施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20(49):80-81.
[3]杜枚潔.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調查研究[D].吉林外國語大學,2019.
[4]李燕.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作家天地,2020 (13):62-63.
[5]牛晶敏.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高年段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天天愛學習(教學研究)202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