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冰
摘? 要:文章立足課程改革背景下基于核心素養達成的初中生物智慧課堂實施策略,從課前微課導學預習,學業數據分析確定教學重、難點,學習性評價調整教學,線上題庫自檢做到分層次教學,課后反思優化教學五個方面實施教學,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新時代對教師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生物;核心素養;智慧課堂;實施策略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其在多個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智慧課堂多以軟件為載體,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數字學習資源和數據分析功能優化配置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效率。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將智慧課堂應用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成為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課的教學為例,通過以下五個方面達成目標。
一、課前以微課導學,構建個性化預習
智慧課堂的出現,讓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應用更加深化,立足學生的知識水平,讓預習更加有效地針對教學目標。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渠道有限,降低了學生的預習效率,也讓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一時間難以收到效果。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教師之外的更加寬廣的知識獲取渠道,這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料成為了可能。相比過去單一的文字材料,現在的文字材料結合討論和微課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微課進行翻轉教學,構建個性化預習活動。教師用導學案和微課向學生布置預習作業。導學案可以構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學習;微課則主要通過智慧課堂軟件發送,其中既包括教師自行錄制的視頻,也包括同區域內其他教師錄制的視頻。由于參與的教師數量較多,教師可以選擇的素材也多,提供給學生的微課質量也較高。在預習時,學生以導學案布置的任務為主,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微課進行觀看。例如,將“發酵實驗”進行改進升級的微課:(1)在干凈的礦泉水瓶裝的糖水中加入酵母菌,套在瓶口的氣球鼓起來;(2)用針筒抽取氣球中的氣體,注入澄清石灰水;(3)從瓶中取出部分液體,導入酸性重鉻酸鉀溶液發生變色反應。這樣,利用智慧課堂軟件,教師向學生發送了微課,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預習,為課堂高效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二、學業數據分析,確定教學重、難點
現代教學需要教師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也需要教師減少探究內容,突出教學重點,為學生的探究活動留出更多的時間。以前教師主要通過教學經驗和預習提問確定教學重、難點。智慧課堂是一種立足信息技術構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數據分析是其核心功能之一,這為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教師只需要針對前置作業進行數據分析,便能有效確定教學重、難點,科學調整探究內容。練習題的內容要在涵蓋學習所有內容的同時,保證題目的基礎性,如細菌、真菌對人類都有害嗎?細菌、真菌能被人類利用嗎?學生提交作業后,智慧課堂軟件會即時反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教師就錯誤率較高的幾道題目進行錯因分析,發現學生在“食品的保存原理”“酵母菌發酵原理”方面理解較為薄弱,教師根據學生反饋,在課堂上適當地增加這兩方面的探究內容。教師帶領學生探究細菌和真菌生長、繁殖需要哪些非生物因素,延展到后面有助于學生理解食品保存原理,思考抑制和殺死細菌、真菌需要哪些條件?兩者有什么區別?低溫條件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繁殖,瞬間超高溫能夠殺死細菌和真菌,或者是一個標準大氣壓下100°C持續10 ~ 15分鐘能夠殺菌。面團發酵是因為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用其他能產生二氧化碳的物質,如小蘇打能不能使面團發酵呢?效果是否一樣?做一組對照實驗:甲組在面團中加入酵母菌,乙組加入等量的小蘇打,相同時間觀察兩組實驗結果。通過學業數據分析,教師有效確定了教學重、難點,構建了針對性的課堂探究活動,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
三、課中過程性評價,適時調整教學
隨著教學過程性評價方式的提出,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隨時的補充式講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數據搜集不方便,讓補充式教學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智慧課堂擁有快速、便捷的數據分析工具,能幫助教師快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開展學習性評價。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在探究活動中穿插以智慧課堂為載體的考核和練習活動,以更好地進行教學內容及組織方式的調整。學生困惑的問題主要有: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原理,釀酒過程中出現了霉菌如何處理,超級細菌和抗生素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超級細菌出現在課后練習中,學生錯誤率較高,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增加細菌和抗生素相互進化的練習。通過利用智慧課堂軟件數據快速分析功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四、利用線上題庫,布置分層作業
受成績決定論影響,題海戰術這一教學方法在中小學教學中普遍應用。智慧課堂的線上題庫為減負增效提供了可能,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的分層作業是一種有效方法。分層題庫通過不斷的測試,將試題的難度進行了精準標識,解決了教師如何恰當地劃分難度,構建合適的分層次的題目。相比傳統的作業形式,線上平臺能將試題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在實際的作業布置中,教師布置統一的作業,但是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低難度層次的題目要求所有學生完成,中等難度層次的題目要求基礎達標、成績合格的大部分學生完成,高難度層次的題目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例如,課前一周布置所有學生在家制作米酒的作業,可以和家長一起完成。學有余力的學生要完成以下思考題:(1)為什么釀酒用的糯米要浸泡后蒸熟;(2)酒曲的作用;(3)加入酒曲的時間為什么要等待糯米飯冷卻以后。相比傳統的作業形式,線上平臺還有自動搜集錯題的功能。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進行個性化難題的重復訓練。通過線上題庫,教師有效引入了豐富的分層習題資源,更好地開展了分層教學,落實了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五、課后學習反思,優化教學設計
教師的反思多通過課堂觀察和教學完成,很多時候主觀性較強。現階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教師的反思,也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要。智慧課堂為師生提供了有效的交流渠道,通過留言的方法,學生可以直接、便捷地反映自己的問題,教師利用智慧課堂搜集學生評價,進行針對性反思,優化教學設計。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遇到的困難和建議在智慧課堂相關課程的評論區展現。例如,評論區最有代表性的問題:抗生素能殺死所有細菌嗎?抗生素能不能殺死病毒?細菌、真菌繁殖導致腐爛的食品對身體有害,那腐乳和奶酪也是細菌、真菌繁殖使食品腐敗,吃了這類食品對身體有害嗎?通過智慧課堂,教師搜集了學生的意見,了解了學生的困惑,對于優化教師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充分將智慧課堂應用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有利于發揮智慧課堂在資源獲取、配置和師生交流方面的優勢,構建更加開放、互動、高效的教學模式。核心素養視野下的教學理念亟待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去落實,實現新時代對于教育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月云,廖懂玲. 對“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一節進行精心預設和有效教學[J]. 生物學教學,2011(9).
[2]崔錦遐. 淺談學校課程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J]. 考試周刊,20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