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
摘? 要:新課程教育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教師要合理設計家庭作業,盡量滿足學生想要學習的心理。基于此,文章將家庭作業的內容、形式和需求與學生生活進行有效融合,為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學生生活;有效融合
素質教育階段,要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必須要優化家庭作業設計,借助作業的形式來驗證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從而推動后期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而在具體實踐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將生活實際融入家庭作業的設計中,讓學生在體驗和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懂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潛在聯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家庭作業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有效融合
學生的生活類問題是家庭作業的主要來源之一。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教材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應該將生活化的特點融入作業內容中。
一方面,采用“做中學”的形式,主要是將那些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便于學生對知識的內化。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四年級下冊“三角形”時,課堂上的教學工作完成以后,教師布置家庭作業:利用家中比較常見的材料,將其擺放成不同種類的三角形;主動觀察臥室中哪些是三角形物體;思考街上行駛的自行車中有哪些是三角形結構。當學生完成這些作業以后,對于相關的概念也會有具體的認知。
另一方面,向學生滲透“知行合一”理念,讓學生從本質上認識到家庭作業的生活化和社會化,然后將其建構成一個完善的整體。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時,依據學生平常用手機打電話、查資料這一情況,教師利用電話卡套餐這一案例來布置家庭作業。套餐1:月租費58元,全國撥打電話每分鐘0.2元;套餐2:沒有月租,全國撥打電話每分鐘0.3元。假設小明每個月撥打電話的時長為200分鐘,試問套餐1和套餐2哪種更合適?并計算出兩種套餐所花費的費用是多少?這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能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二、家庭作業形式與學生生活的有效融合
家庭作業形式上的生活化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來體現。大部分學生對游戲抱有好奇心理,樂于參與其中,他們的感官更容易被調動,無論是思維,還是操作都處于積極的狀態。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形式,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歷去完成家庭作業。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面積”時,教師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親自測算教室和臥室的面積?測量一塊地板磚的面積,并求出整個空間要鋪設多少地板磚?這個作業要測量的范圍是學生每天都學習和生活的場所,他們會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迫切想要知道自己學習和居住的地方有多大?課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去完成這一任務。有的測量長度,有的測量寬度,對于那些細心的學生,會將門、窗的面積也考慮在內。從整個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看,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收到多重效果,這正是家庭作業與學生生活融合的意義。教師借助這樣的形式布置作業,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還能在操作中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保證學生的邏輯思維可以延伸到更高的層面上。
三、家庭作業需求與學生生活的有效融合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應該以學生的現實情況為準,對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差異化考量,盡量滿足每個層面上學生的心理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家庭作業與學生生活的有效融合,不僅要將統一的標準考慮在內,還必須要有選擇的余地。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和面積”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情況分層設計家庭作業。假設一個圓形菜園的直徑為20 m,中間有一個半徑是5 m的花圃,其余是蔬菜的占用地。(1)這個菜園的面積是多少?(2)蔬菜的占地面積是多少?(3)如若每1 m就有一根支架桿,那么最多有多少根支架桿?第(1)個問題比較基礎,要求每名學生都完成;第(2)個問題主要是針對中等生,加深理解;而第(3)個問題則是針對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較好的優等生。按照真實情況去布置一些生活實踐性比較強的家庭作業,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在有意識的引導下,讓班級上的每名學生都能根據自身情況完成作業,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所提升。隨著家庭作業難度不斷提高,教師也要將一些創新性和趣味性的生活資源融入其中,真正將數學這門學科作為自我成長的輔助性工具。
四、結束語
家庭作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說明,教師按照教學目標,對作業形式、內容進行優化設計,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其中,又或者是借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方面的問題,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同時,數學教師還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趣味性、生活氛圍濃厚的家庭作業,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敏,孫松林. 淺談低年級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與兒童生活相融合[J]. 考試周刊,2018(34).
[2]陳露. 淺談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7).
[3]任寶貴. 家庭作業:教學走進生活世界的理想橋梁[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5).
[4]高秋華. 讓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與日常生活同行[J]. 江西教育,2016(18).
[5]李聰穎. 試論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多元化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