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健
摘要: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農村集體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緊密的聯系,只有堅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才能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文章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集體經濟;有效路徑
“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農村集體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較為緊密的聯系,只有堅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才能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本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的背景,分析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障礙,進一步探討實現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一)農村集體經濟是保障農村廣大人民群眾實現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徑
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改變依賴農戶單獨參與經濟的模式,使得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具體來說,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一方面要發揮農戶的力量,充分調動其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必須將農戶有效組織起來,借助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推動農村人民群眾實現收入水平提升的目標。
(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助于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背景下,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助于創造出更多的優質就業機會,使農村勞動力不需要跨地區流動就能找到較為合適的工作,提升農村地區的勞動力素質。在此基礎上,很多高素質人才也將看到農村地區的發展前景,最終提升農村地區對于人才的吸引力。因此總的來說,集體經濟的壯大發展能夠為農村提供、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提升整體的勞動力素質。
(三)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助于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文化支撐
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不能只提升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的物質水平,也要進一步豐富廣大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能夠提升每一位群眾的收入水平,更為重要的是使得村集體具有了整治環境、開展各種文化活動的資金。
(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助于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生態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要時刻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革開放后,我國曾在相當長時間內為了發展經濟而放松了對環境保護的力度。然而,“新時代”背景下,只有保證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才能提升其發展水平。集體經濟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能夠為本地區的生態保護提供支持,使得生產率的提升過程不與環境保護產生沖突。具體來看,與單個農戶相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更為先進的生產方式,可以開展環境友好型的市場活動。其次,與廣大農村地區的人民群眾相比,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更為清晰和科學的發展理念與思路,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保護環境的基礎上開展生產活動。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產權制度及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亟需進一步推進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集體產權界定不清晰、制度安排不合理而造成效率低下的現象,這些現象成為“新時期”背景下壯大集體經濟過程中的障礙。應清晰的認識到,農村集體經濟本質上應突出“人人共有”,但是當前的實踐工作中這一理念愈發模糊。農村集體經濟所擁有的各種經濟資源并沒有與農村群眾相對應,“集體經濟”的概念愈發模糊。在此背景下,很多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有名無實,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口號更無從談起。并且,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對于閑置宅基地等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較低,不利于集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鄉村振興背景下,應進一步加快農村產權制度和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步伐,明確各項經濟資源的產權,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二)很多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產業體系不完善
當前,對比一些農村集體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和一些集體經濟發展較為滯后的地區,較為顯著的差別是產業支撐度的差別、農村集體經濟規模的差異等等。自從上世紀我國在廣大農村地區逐漸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一方面使得農業生產的效率得到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也使得農村地區的集體成分出現了很大程度的萎縮。當前我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的經營模式還是家庭分散式經營,不能形成規模,不能享受到規模效應的經濟效益。例如,在我國一些山區的農村,其相對的優勢稟賦資源是山地,但是由于將這些山地都承包給了不同的農戶,失去了規模化經營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形不成自身的特色產業,集體經濟發展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弱,不能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從農村地區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首先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產業競爭力亟待提升。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人民群眾對于農產品種類、農產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區農業產業發展較為滯后,造成了我國農產品市場中的結構性供需矛盾。尤其是一些消費者對于高端農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單個農戶很難生產出這種高端農產品,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有較為落后。其次,當前制約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另一大問題是產業的同質化程度較高。由于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盲目性與短視性,這使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缺乏本地特色,同時也為自身的長期穩定發展埋下了較大的隱患。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功能尚未完全發揮,土地規模化利用程度較低
當前,由于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對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使得集體經濟組織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于廣大農村人民群眾的帶動能力較弱。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大部分調查對象由于對合作社不了解或其他原因沒有加入合作社,并且還有一部分農戶認為加入合作社不能提升自身的生產效率。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不能組織本地區農戶進一步推動集體經濟的發展水平。并且,當前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一些地區的土地流轉工作進展較慢,使得整個地區的土地規模化利用率較低,不能充分發揮規模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