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鈴
摘 要: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十分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已引起一線語文教師的廣泛關注。文章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實際情況入手,進一步分析課堂導入出現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時,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全面提升教師素養,導入要科學靈活,明確教學目標,導入要立足于學情,能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正確地運用,以充分發揮課堂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導入;教學效果;教學模式;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8-0112-03
對于課堂教學導入來說,主要指教師在教授學習內容之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入到較好的學習環境,并能夠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行為。導入是課堂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不僅是一堂課的開端,也是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課堂教學導入能夠使新舊知識銜接得更為緊密,啟發學生思維。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內容,還要充分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一、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概述
課堂教學導入是一名語文教師在一堂課或一個新的教學內容開始之前,用一定的方法恰到好處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對新的知識有一個整體把握的課堂教學環節。
1.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的理論依據
(1)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杰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語文課堂的導入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導入內容要按照學生的認知發展的相應階段來安排。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好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建立新的知識體系。(2)奧蘇貝爾先行組織者理論。奧蘇貝爾強調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整合細節的能力,讓學生在原有的舊知識體系基礎上自行建立新知識體系。先行組織者在學生學習較陌生的新知識時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將先行組織者理論運用到導入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心理學原理。導入從心理學上講,就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讓學生從課間休息玩耍中走出來,將目光聚集到課堂,聚集到新知識上。學生一堂課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每堂課的前十分鐘是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最佳時間段。因此,教師在這個時間段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
2.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的意義
(1)激發學習動機和培養學習興趣。一次良好的導入,能夠讓學生從消極的學習狀態轉變為積極熱情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習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喜歡與追求,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原動力。(2)拓展思維和集中注意力。首先,語文課堂的導入應具有藝術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專注學習。教師應通過導入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在下課后,學生的狀態常是放松的。當上課鈴聲響起時,教師應通過合理的手段給予學生一個強烈的信息刺激,使學生做好上課的準備,最好的方式就是導入。(3)促進知識遷移和明確教學內容。有效導入,能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的,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帶有一定目的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欲,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思考。同時教師在導入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的課文、不同年齡階段,導入方法都應是有差別的。
3.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環節應遵循的原則
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的一部分,課堂教學導入應具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以及新穎性,才能使課堂教學導入更加有效。(1)針對性。在語文教學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具有目的性,導入自然也應具有針對性。課堂教學的對象是發展中的學生,課堂上經常會有料想不到的事件發生。因此,教師應提前針對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個性和興趣等方面的特點進行分析,全面了解學生情況,進行導入設計,這是提高課堂導入有效性的前提。(2)啟發性。語文教師在進行導入的時候,需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行發散思維,從而主動地思考問題,利用導入環節的啟發性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3)新穎性。只有新穎的課堂才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語文課堂本身很枯燥乏味,語文教師更應該避免刻板單一的導入,應爭取使導入變得具有藝術性,有趣又新穎。(4)簡潔性。導入只是語文課堂的開端,雖然重要,但也不應該占據過多課堂時間。一個優秀的導入一般應在三分鐘左右,最多也不應超過五分鐘,否則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進度。
二、中學語文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盡管有許多優秀的一線語文教師盡心準備課堂教學的導入,注重導入環節的多樣性,但是導入環節仍存在一些問題。
1.中學語文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
(1)忽略導入,直奔主題。一些語文教師認為導入環節沒有必要,與其花費時間導入,不如多去教授一些重要的知識。尤其是在中考的重壓之下,考試分數成為衡量教學質量的絕對標準,迫使教師過于重視課堂的知識講解。一些語文教師導入意識不強,常常省略掉導入環節,直奔主題,忽視了學生學習情況。此外,一些語文教師的課堂雖然具有導入環節,但這些課堂中大量存在著只通過文字講解導入新課的情況,對圖片、視頻等沒有充分地利用,不能夠使學生產生較高興趣,導入效果不佳。(2)導入過長,忽視生活經驗。部分語文課堂的導入雖然看起來十分新穎,但是耗時非常多,尤其是知識點較多,影響課堂進度,從而造成計劃講授的課堂內容不能按時講完。此外,一個良好的導入有時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從而激發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探索未知。然而當前部分語文課堂導入,忽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只是教師自說自話,這樣脫離實際的導入不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3)內容離題,材料繁多。一些語文教師為了刻意營造課堂氛圍、應付教學而增加導入環節,這些導入流于表面,甚至是網上隨便找的導入材料。雖然可能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內容離題,材料繁多,為了導入而導入,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4)缺乏明確的導入目標。當前,一些課堂導入目標較為籠統,即沒有抓住導入的最終目的,缺少對于教學目標的導入。從表面上看,引入的知識豐富,內容具體,典故資料應有盡有,但從實質上看只是針對文本內容的簡單導入,真正的實質性的教學目標沒有進入到課堂中,等到講課過了大半再升華主題,點明中心思想,很容易使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導入目標未能成為根本導向。(5)方法單一,缺乏藝術性。部分語文教師固守傳統觀念,采用灌輸式教學,過分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開門見山直接導入。事實上,語文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包括且不限于提問導入法、談話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故事導入法、詩詞導入法、情境導入法等。例如,在《湖心亭看雪》一課教學中,教師先是在PPT上展示了西湖冬天的美景,并讓同學們回憶一下關于西湖的詩句,接著在PPT上展示了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當學生看過之后,這位教師已經在黑板上寫下了“湖心亭看雪”幾個字,繼續發問:“看到題目你知道了什么?”導入行云流水,整個過程不過三四分鐘,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將教學的內容完美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