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超
摘要:加強政府績效管理,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經成為了當今時代快速發展背景下的必然趨勢,政府需充分發揮社會市場經濟的引導作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度的完善與創新改革,進一步履行政府自身的職責所在,使現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建設速度得到進一步增長,更好的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沖突以及各類發展問題,從而更好的推動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
關鍵詞:績效管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與不斷進步,為更好的科學化管理社會市場經濟,政府應加強自身的績效管理,進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與執行力,深化行政管理體質改革,消除體制性性障礙,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同情況選擇與之相對應的合理的改善解決措施,從而避免造成更加高額的經濟損失,從而推動促進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安全穩定性發展,進一步推動科學技術手段的進步,繼而更好的維護社會人民群眾的實際日常生活利益。
1、政府績效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1.1績效管理認識不足
現階段,我國政府部門對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視度以及認知不足,存在著僅僅將績效管理工作作為評分排名的考核工具,使績效管理工作具有形式化特點,使其工作內容僅僅流露于表面,無法使績效管理工作得到深入發展與進步,且績效管理工作失去其本質意義,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為此,政府部門為充分發揮績效管理工作的作用,需加強對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視度與理解能力,對績效管理進一步加深認識,對其工作環節以及工作流程的每一個階段都需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控制手段,制定具體的績效管理工作目標與績效管理工作計劃,從而嚴格按照計劃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確保行政工作能發揮到最大效益化。同時,在績效管理的實際工作過程中,也需要實行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評估工作,確保行政工作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1.2考核目標體系的不完善
相關政府部門在實際績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常常忽視其考核目標體系,導致考核體系具有不完善、不合理性,不能夠及時發現差距、發現問題,失去了考核目標的實際工作意義。為了充分發揮考核目標體系的作用,需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覆蓋性的考核目標,使考核工作更加具有其科學性、合理性與可靠性,使年度內的實際工作績效得到較為直觀準確的體現。
例如,在某政府部門的績效考核工作過程中,上級部門需對基層人員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管理制度,根據基層人員的實際情況對其考核成績做出具體打分,避免出現因受各類人員主觀意識影響所造成的考核管理制度的不公平性,以及實際考核指標出現交叉的情況。
1.3工作人員能力不足
由于現階段大多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年齡結構失調,人員組成駁雜混亂,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以及業務能力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造成政府部門工作效率低、工作質量差等各類不良問題出現。通常情況下也不夠重視人才培養,缺乏與之相對應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學習培訓課程與學習培訓計劃,同時也有很多工作人員被安排在不適合的崗位上,造成相關人才的資源浪費,進一步阻礙了政府部門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以上不良問題的出現嚴重造成了政府部門相關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的流失,直接造成了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不足,不能夠與時俱進的跟緊時代發展步伐,也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市場經濟趨勢,更不適合政府部門的工作需求。
2、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措施
2.1正確認識績效管理工作
由于現階段國內政府部門對相關績效管理工作還處于進一步的發展探索階段,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極容易受到各類外界不可控因素影響與阻礙,缺乏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與約束機制、管理機制等,導致績效管理工作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達不到理想目標,績效考核的效果不佳,考核執行力度也不足。
為此,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僅要對管理制度進行創新改革,還要對以往陳舊的工作觀念進行有效轉變,正確認識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與其起到的關鍵作用,端正對績效管理動作的態度,以全局利益為觸發線,對個人績效、組織績效等關系進行精準把控,建設配套的基礎績效管理制度,從而有效提升政府績效管理工作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為社會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2.2完善考核指標體系
在績效管理考核工作中,其具體的考核指標體系是否具有完善性與科學合理性對績效管理工作有著直觀影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并對其做到精細化管理,針對工作內容的不同確定實際考核內容,從而制定更加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重視事實判斷、定性與定量的有效結合,避免在考核過程中出現因個人主觀因素或是其他方面所造成的考核結果數據的不真實性與模糊性。同時政府部門也要逐步完善相關評價機制,讓相關工作人員的及考核成績與日常實際工作成績相匹配,利用更加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等途徑增加考核工作的公平性與客觀性。
2.3提高人員工作能力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以及業務能力是做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條件,工作人員能力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社會服務效率,也造成了人力物質資源與財力資源的大幅度浪費。
為此,政府需對其工作人員的實際能力嚴格把關,錄用前做好人員前期調研工作,避免出現走關系的不公現象,定期開展相關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的學習培訓課程,為工作人員給予適合的發展空間,從而使相關工作人員更加適應時代發展,更好的完成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工作。
結束語
總而言之,政府在加強績效管理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將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如對績效管理認識不足,考核目標體系的不完善等問題出現,政府需嚴格履行自身職責所在,盡快實現績效管理工作的深化與行政管理體制的有效改革,從而更好的保障社會人民群眾的實際權益,繼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健新,楊建州.電子治理視角下的政府部門與公務員績效考核模式創新——以行政審批制度為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166-170.
[2]尚虎平,張怡夢,錢夫中.我國政府績效問責的成就、不足與改進之路——面向20個改革案例
[3]張桐.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