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
摘要: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下,由于音樂學科不在升學涉及的學科內容中,其課程教學以及蘊含的育人價值常常被忽視,這樣的教學形勢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新基礎教育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推動學生全方位發展,教學中更注重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開發,都在挖掘學科蘊含的育人價值,培養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有活力地成長。本文是關于新基礎教育小學音樂學科育人價值的思考,通過深入思考明確小學音樂學科中育人價值的集中表現,指點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發揮出學科的育人價值,提升新基礎教育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新基礎教育;小學音樂;育人價值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9-298
前言
“新基礎教育”研究主持人葉瀾教授提出了“新基礎教育”的育人目標是:培養“主動、健康發展”的時代新人。“新基礎教育”結合對時代精神的剖析,提出“主動、健康發展”的理想新人在認知、道德和精神力量等三個維度的要求。在新基礎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音樂學科活動時,教師要明確此學科的特點,保證教學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現代小學音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資源中的育人價值,將其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思想,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和文化修養。
一、小學音樂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湘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蘊含著一個育人價值,收錄的很多歌曲寄寓了對祖國、人民、民族以及文化等的贊美之情,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名族精神。同時,音樂也是一門藝術,教材上收錄的音樂作品十分適合學生發展,每首音樂作品中的歌詞和旋律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緒感受和道德素養。在小學音樂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發揮課堂教學作用,還應該適當加入音樂表演、音樂創作等方面的實踐活動,都有助于進一步體現出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良好的音樂學習方法和音樂素養。
二、新基礎教育音樂學科育人價值的具體優化措施
(一)創新教學模式
“新基礎教育”研究下,開展小學音樂課程活動時,教師要根據這個階段學生的欣賞水平和程度設計教學內容。首先要用心去聆聽,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所以從歌曲的聽賞入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讓學生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通過演唱、表演、創作等方法,不斷引導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增強音樂情感體驗,進一步優化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
以湘教版音樂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十單元,演唱類課型《踏雪尋梅》為例,教師在教學前要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以此為基礎準備教學工具、文字及圖片材料等,要保證課堂教學能夠滿足新時期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冬季的風光,讓學生意識到將要學習的歌曲與冬季有關,借此讓學生說出自己對冬季的印象。當學生說出冬季下雪場景時,教師利用教學設備播放《踏雪尋梅》范唱,在歌曲播放過程中再像學生展示一些梅花和雪景的畫面,讓學生根據歌詞想象歌曲描述的場景畫面,自然的投入到歌曲情景中,帶著情感進入歌曲演唱學習更加容易,最后再加入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和道具,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促進學生的情感表達,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在積極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其真正融入音樂作品中,去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提升自身的音樂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實現小學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
(二)發揮學科作用
“新基礎教育”研究下,要想實現小學音樂學科中的育人價值,最基本的是要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新基礎教育”提倡動態生成式的“活”課堂,所以要讓學生走進音樂課堂就充滿活力和激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讓學生實現輕松地學習、創造性學習以及自主性學習。音樂本身被視作為一種有效溝通使用手段,所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環節,既要有師生互動,也要有生生互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獲取更多音樂知識和技能,保證其更適合新基礎教育理念的發展形勢。
(三)創設良好學習環境
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發展,所以要想更好挖掘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就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小學音樂教師在創造良好音樂學習環境中,不僅局限在課堂教學環境中,還要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多接觸音樂。通過大量的音樂接觸,讓學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被熏陶,在不自覺中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和人文,充分體現出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育人價值。
(四)豐富音樂課堂活動
“ 新基礎教育”研究下,小學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優化不能只靠教師單方面都出,教師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在音樂課程教學中只有同時保障這兩部分,才能更好體現出音樂課程的育人價值。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要想保證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習的實際發展情況設計一些課堂活動,將課堂活動生活化,設計活動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這樣更容易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增加互動,不僅有師生互動,更多的還要有生生互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活”起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質量,優化音樂學科中的育人價值。
結論
總之,“新基礎教育”研究下,小學音樂教師要明確本學科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和獨特性,注重借助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認識新基礎教育理念,明確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優化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德智體美勞的“美”教育能夠賦予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把培養“主動、健康發展”的時代新人視為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教研手冊
[2]“生命·實踐”教育學研究
[3]吳均.音樂課程與教學的育人價值優化研究[J].家長,2020,(17):145+147.
[4]程鴻.音樂課程與教學的育人價值優化研究[J].北方音樂,2018,(15):171.
[5]王海麗.小學音樂育人價值的彰顯及發掘[J].教書育人,2018,(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