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璐瑤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與地區城市人口的規模不斷擴大,國家對幼兒學前教育方面愈發重視。學校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具體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大大關乎著其教師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素養,更加直接的影響到社會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以及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雖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課程游戲化還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之處,應在其不足的方面進行針對性的糾正改善,才能使學前教育游戲化進一步穩定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困境與應對
1、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的教學意義
1.1提高學前教育課程的趣味性與靈巧性
學齡前兒童因年齡較小,缺少一定的自控能力,常常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較低等問題。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理念較為單一,乏味,導致學生長久以往只是生硬的被動接受課本知識,極容易造成遺忘性較高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
幼兒也會對周圍的事物表現出積極的探索熱情,在此前提下,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極大的增加了教學課堂的趣味性與靈巧性,能夠達到鍛煉幼兒綜合實踐能力的良好效果,在充滿趣味的游戲氛圍中,幼兒會感受到課堂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與靈感,從而逐步塑造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學會自主思考教學內容。
1.2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促進智力發展
幼兒時期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基礎時期,若能抓住這一時期的發展機遇,則未來的智力發展將會事半功倍。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可通過教學活動有效促進幼兒認知理解能力的發展,調動其感官系統。例如:在打電話的游戲中,教師鼓勵引導幼兒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人溝通,鍛煉其實際語言應用能力,通過一系列的情感溝通與發展,讓幼兒獲得更多積極的良好體驗,有效提高幼兒對周圍日常生活及社會的基礎認知能力,促進其智力發展,同時也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2、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面臨的困境
2.1缺乏統一標準,缺少統一內容
學前教育游戲化應用由來已久,但在其具體教學內容探索過程中,除總結實踐經驗以外,課程游戲化缺乏統一標準,欠缺一定程度上的完善性,導致游戲化內容只是片面的應用于學前教育工作,尚未達到完全普及。相關教學人員也沒有制定統一的教學管理體系與游戲教學內容,使得大多教學課程中教師都是隨意發揮,沒有合適的教學活動。
2.2教研深度不足,易于娛樂
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課堂學習中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學習到教師安排的相關知識技能點,完成對應的教學任務。然而在實際教學情況中,幼兒學習過程極容易過于娛樂化,失去其教學目標,導致幼兒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度開始降低,造成最終教學成果的低質量與低效率。
2.3游戲內容廣泛
為避免學前教育出現過度“小學化”現象,在借鑒國內外優秀教育觀念與方式的基礎上提出了游戲化教學的理念,更加符合幼兒健康成長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但新形式教學在實踐過程中,大多教學機構知識生硬機械的將不同的游戲引用到幼兒園中讓學生自行選擇,其中的具體游戲知識運用原理部分教師可能自身都不了解,教學過程中的引導環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難。
3、學前教育課程化的困境應對措施
3.1提高課程游戲化教學水平
為更好的使課程游戲化教學水平提高,應開設小型交流會議,討論教學過程中帶來的實際教學成果,有效的交流溝通是傳播教學信息的重要手段,從溝通中獲取的信息內容更多,從而提取出有利于游戲化教學課程進一步開展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與歸納統一,取長補短來彌補欠缺與不足,才能發現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問題,及時止損,教師也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保證教學內容的高質量與高效率。
3.2尊重幼兒的差異性與獨特性
幼兒的學習能力水平、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大多參差不齊,教師通常未注意過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性,導致一部分學生與教師的教學進度契合度不高。長此以往,學生極容易對課堂教學出現抵觸心理,從而造成教學效率較低,教學質量低下等諸多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多多注重幼兒之間的差異性與獨特性,做好每位學生的基礎能力調研,爭取為其創造最適合其自身的學習環境與教學計劃,使學生與教學進度契合度較高,保障其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以此繼而構建高效的游戲化教學策略。
3.3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一次來達到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目標。激發其學習興趣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感知日常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與智力發展,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資源或者組織一些簡易的小游戲來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現階段的教學局面還需要相關教學人員不斷進行研究與探索,來豐富和完善學前教育教學內容,進一步尋求更好的教學思路,幫助幼兒提高學習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媛媛,陳紅梅.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職業技術,2019,19(02):89-92.
[2]徐麗宏.整體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聚焦學前教育質量提升[J].求知導刊,2019(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