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敏
摘要: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人才的重要平臺,有自身的優越性和獨特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深入發展,計算機專業逐漸成為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涵蓋的課程內容和知識點較多,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為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要著眼于高職教育的現實條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應用能力為導向,實施教學模式改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傳統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并從多個角度分析了以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希望能夠給予同行借鑒。
關鍵詞:高職教育? ? 計算機教學? ? 能力培養
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為社會提供更多高素質的計算機操作人才,所以高職教師需要結合專業教學的具體條件、課程背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更新課堂教學內容,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以能力培養為導向,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而實現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穩定輸出。同時,高職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完美結合,為學生未來的工作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傳統高職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首先,在傳統高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多地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導致一學期的教學結束后,教學效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時,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以應試為目標,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忽略了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導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普遍較低,無法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
其次,在傳統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理論知識,忽視了檢驗學生的課堂實踐操作。在大部分高等職業教學中,教師過分地追求考試通過率,要求學生只簡單操作計算機基礎內容,甚至省略了對計算機實際應用、高級應用操作的教授。加上課堂時間有限,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會壓縮學生實踐操作的時間,影響教學效果。
再次,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因為計算機的更新速度很快,社會需求也在日益變換,而在傳統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僅限于講解考試大綱中列舉的常規知識點,沒有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專業背景、崗位需求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導致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最后,教學方式單一化。在傳統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生以考試為主,片面追求等級考試通過率,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然而,學生主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單一化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很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
二、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實踐
傳統的高職計算機教學存在一些問題,而以應用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高職計算機教學的不足。因此,結合高職計算機教學的實踐應用要求,教師應圍繞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結合學生在工作后需要接受的相關培訓和工作要求,優化課程體系,設置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各種項目實踐,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并結合課程要求,將理論知識教學與實際應用教學相結合,優化考核目標,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由此看來,改革教學模式,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和操作水平。
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是一個多元化的系統性工程,以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能夠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與實際社會需求相結合的導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1.優化教學體系,尊重學生差異
由于招生的原因,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質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注重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注重優化教學體系,將原有的單一教學體系轉變為“理論+應用”的多層次教學體系,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所謂“理論+應用”的教學體系,是指將課程劃分為計算機理論課程、計算機應用課程兩個層次,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要求進行選擇。計算機理論課程主要是計算機理論知識,包括計算機發展史,以及其他的一些理論和基礎操作的學習;計算機應用課程主要是計算機的實際應用,涵蓋Word、Excel、PPT等常用工作軟件的高級應用,以及Flash動畫制作、網站設計和維護、C+語言編程等實際性的應用操作。學生均可報名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只是在平時學習時有所側重。另外,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需求,到教師推薦的指定網站下載學習資源、復習資料等,進行自主學習。
2.注重實踐能力,增加實踐活動
在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開展計算機應用教學和實踐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課堂上,除了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之外,教師還應增加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高職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拆分一些項目、設計案例,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增加涉及Word文檔、Excel工作表、PPT演示文稿制作等諸多實踐操作內容,以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實踐訓練將課堂上所講的零散知識點串聯成一個體系,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3.優化項目教程,進行實訓指導
在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改革要求和《課程標準》,優化和實訓指導項目教程,并以《課程標準》為參考,以實踐項目為載體,按照規定的流程,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開展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在優化過程中體現“職業+知識”的職業教育原則,向學生講解計算機基礎知識,教會學生常用辦公應用軟件的基礎操作。
教師通過實踐項目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加深對實踐項目的理解。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實訓指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操作訓練。如在制作Flash動畫時,教師應帶領學生制作一些相對簡單的動畫設計,并指導學生進行美化處理。
4.調整課堂考核,實現教學評價多元化
高職院校要調整課程考核的方式,實現教學評價多元化。在考核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把學期期末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結合,在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兼顧實踐成績。如在日常考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進行評價,再把學生日常的實踐訓練納入考核。
在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僅可以減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還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上的問題,并著重解決問題。同時,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可以幫助教師認識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紕漏,并及時調整和優化,設計出符合當下學生基本學習情況的教學設計,進而全面提升高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涵蓋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常用工具軟件介紹,以及計算機日常維護和故障處理等一系列內容,教學內容十分龐雜。為了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要依據高職計算機教學的課程背景、內容、要求等,結合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實施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引導高職學生全面掌握各類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計算機操作和應用能力,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邵洪華.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育改革探討[J].數碼世界,2019(9).
[2]黃祥華.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2).
[3]范雪峰.高職計算機教學策略分析[J].無線互聯網科技,2014(6).
[4]王蓋.計算機教學在職業院校中的現狀及思考[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報,2013(4).
[5]李瑞民.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方法淺析[J].大眾投資指南,2018(13).
(作者單位: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