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偉
摘 要:初中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學科,所以學習難度較大,很多學生都無法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影響物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先豐富學生的教學體驗,強化學生的直觀感受,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自主探索和分析。為此,教師可以分類體驗為基礎,采取有效的物理教學策略。本文以“壓強”教學為例,對基于分類體驗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分類體驗;初中物理;教學策略;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9-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52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著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的精神。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增加學生的教學體驗,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感,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分類體驗作為基礎,彰顯活動參與和個人體驗的特征,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以此獲得個人體驗,并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進行交流溝通,將自己的體驗分享給他人,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一、對分類體驗的認識
所謂分類體驗,就是以體驗性學習為基礎,將學生的教學體驗分成多個類型。而體驗性學習,就是由學生親身經歷,通過實踐參與的方式來獲取知識、探究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入挖掘問題,并且獲得豐富的經驗,最后總結道理。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與認識客體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物理教學則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注意,從而形成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人類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必然需要先進行親身體驗,然后逐漸形成經驗和認知。根據具體的分類體驗,分析可知其具有親歷性、緘默性、個體性、操作性、娛樂性的特點。所謂親歷性,就是親身經歷,通過自己的體驗經歷獲得經驗和知識。例如,將兩只手分別放在冷水和熱水中,然后再放入溫水中,感受兩只手不同的變化,進而獲得不同的結論。所謂緘默性,就是指體驗伴隨著豐富的情感、知覺、思想等活動,具有抽象、直觀、非理性的特點[1]。所以,體驗所得的感受無法用簡單的語言形容,即具有緘默性。所謂個體性,就是通過自己的意愿去體驗,根據自己的思想、價值觀、經驗等去分析、感受和構建,進而獲得獨特的理解和感悟。由于個體經歷不同,所以即使體驗的物理經歷相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論或感悟。例如,一些人覺得70℃的水很燙,一些人覺得70℃的水只是有一些熱。這是個人的感官體驗,彼此之間的感覺有所不同。所謂操作性,就是親身經歷、親手操作,通過實踐獲得結論和體驗。所謂娛樂性,就是說體驗本身就是一個可以獲得情感的過程,而情感與個人感受有關。如果沒有真切的感受,就無法產生情感,難以存留在記憶中。所以,學生親自操作物理實驗,既可以滿足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也可以帶領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進而使學生產生愉快、趣味的感受。
二、初中物理教學的要求
(一)了解學生特點
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正在發育,思維能力在不斷增強,抽象思維逐漸形成。在學生的青少年時期,抽象邏輯思維占主體,學生可以獨立思考,思想比較獨立。以此為基礎,教師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培育方式,明確學生當前的學習態度,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和發展。大部分初中生已經進入了身心發展的階段,學習態度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這個階段的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也具有較強的叛逆心理,如果不好好引導可能會產生厭學的情緒[2]。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可以主動積極地學習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用分類體驗的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促進學生成長和進步。
(二)培養學生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人才的競爭愈加激烈,學生要儲備豐富的知識,同時也要具備優秀的能力素養,這樣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各項能力,包括創新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探究應用的能力等等。為此,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來啟發和引導學生,鼓勵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的方式來探究問題,進而獲得直觀的體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學過的知識。例如,在教學“光的反射”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我們可以看見電燈?”此時,學生可以抬頭觀看教室中的電燈,然后回答:“因為電燈會發光,所以看得見。”教師隨之進一步提問:“為什么人不會發光,卻也可以看得見?”對于教師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彼此以及觀看周圍事物進行深入探究,逐漸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教師也要培養學生提問、探索等能力。尤其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并通過體驗、感悟的方式來探索問題,進而得到答案。
(三)滲透德育內容
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學科的作用,不僅要強化學生各項能力,還要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在現代教育中,德育滲透在各個學科之中,物理學科也不例外。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就要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內容。為此,教師要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用自己的行動來引導和鼓勵學生[3]。教師也可以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思維分析問題,使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體驗教學重視實踐和體驗,教師可以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滲透辯證思想和觀念,使學生充分認識物理知識,并從多個角度分析和體驗物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