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孫英
摘 要:語文作為我國語言與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至今的秘密。因此,作為學生,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和建設國家的重要責任,必須從小學習語文知識并全力深化自身文化素養。這也就意味著,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性是至關重要的。本文立足于此,對當前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困境展開了分析,并結合低年級語文教材插圖豐富的現實情況,圍繞如何運用插圖促進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包括構建趣味課堂、呈現故事等,以期為師生的共同成長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課堂;插圖;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1-0095-02
【Abstract】 As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language and culture,Chinese is the secret of the Chinese nation's endless development. Therefore,as a student,shouldering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inheriting national culture and building the country,he must learn Chinese knowledge from an early age and deepen his own cultural literacy. This also means that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lower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 is crucial. 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dilemma of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lower grades,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rich illustrations of lower grade Chinese textbook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use illustrations to promote teaching,including constructing interesting classrooms,presenting stories,etc. It can bring certain help to the common growt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Lower grades;Chinese class;Illustrations;Application strategies
無論是從學語文能夠促進人的素養發展出發,還是立足于語文的民族文化本質,一直以來,語文教學都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更是學生必須要從小學好的一項知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語文是歷經千百年的時間傳承下來的文化,是極其復雜的,這在無形中帶來了一個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缺乏足夠的文化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無論是學語文還是運用語文,都頗為困難。因此,作為教師,應積極分析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尋找優化教學的方式方法,將教材插圖運用起來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1.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困境
(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首先,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下的問題。低年級的學生因首次系統地接受教育,一時之間難以很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在課堂上面對“長篇大論”的文本內容經常會出現走神、溜號等表現。如此,注意力不夠集中,他們自然無法很好地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情感和文化內涵。久而久之,無法在學語文的過程中有所收獲,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會逐漸降低,這無疑會嚴重影響其當前學習并對后續成長形成制約。
(2)閱讀識字教學困難
其次,閱讀與識字教學困難也是在當前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上暴露得最多的問題。由于在步入小學之前并未系統地學習過語文知識,低年級的學生頭腦中并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儲備,甚至是不認識足夠多的漢字,這在無形中增加了課堂識字教學的難度。而高效閱讀的基礎就是認識并理解漢字,這也就意味著,在學生識字能力提高困難的情況下,課堂閱讀教學也難以開展。
2.插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的運用路徑分析
(1)以插圖促拼音教學,提高趣味性
眾所周知,拼音是認字和閱讀的基礎,低年級小學生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學好拼音并通過拼音拼寫認識更多漢字。因此,對于拼音教學,教師一定要提起重視,并積極將插圖素材語言起來以促進相關教學活動的展開。在這一過程中,將聲母、韻母等利用插圖呈現出來就是個比較好的方法。通過運用圖片呈現聲母、韻母,提高拼音的趣味性,低年級的小學生能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通過觀察圖畫和模仿發音更好地把握發音,這對提高其拼音能力來說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以統編版一年級上冊《a o e》一課為例,在帶領學生學習“a”的發音時,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觀察教材插圖小女孩的口型并模仿她的口型發出聲音。同樣,在帶領他們學習“e”的發音時,可以先將插圖中的“鵝”介紹給他們,并他們觀察“鵝回頭”的動作并嘗試著將“鵝”說出來并感受發音。這樣一來,通過觀察和模仿,將“拼音”與“動作”聯系起來,學生不僅能夠掌握“a、e在發什么樣的聲音”、更是可以理解“a、e是如何發音的”,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其拼音基礎必然會更加扎實,后續學習也能在扎實的拼音基礎的支持下變得更加游刃有余。
(2)以插圖促識字教學,提高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