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小娟
摘 要:在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正在處于三觀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法治意識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道德與法治》課程開設的宗旨,是為了幫助學生在初中起逐漸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成為良好公民。但是當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不夠先進,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積極性,最終的評價考核方式也相對比較單一,教師的日常教學僅僅停留在表層的問題上,這不利于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式的改革。筆者通過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1-0119-02
【Abstract】At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s,students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Outlooks. 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purpose of the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gradually develop a noble moral sentiment from junior high school,and have a certain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become good citizens. 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cess of morals and the rule of law. For example,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not advanced enough,resulting in students not being motivated to learn,and the final evaluation method is relatively simple. Teachers daily teaching only stays at on the surface level,thi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form of moral and legal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daily life,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Life-oriend teaching;Practical research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
最新版本的教材,要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改變傳統的以教材為主的教學方法,用一種和生活緊密結合的實踐型教學方式,為初中生構建一個較為開放和生動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但是很多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舊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得教學效果不佳。
(1)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落后。
新課程改革雖然鼓勵老師積極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新的教材在課程內容設置的時候更加注重創新,同時要求老師擁有較為靈活和創新性的教學方式。但是反觀當前的教學,實際很多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還是喜歡和習慣使用一種“填鴨式”的相對傳統和固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課程教學。這種相對固化的教學方式實際產生的一大不良的后果就是使得道德和法治的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出現脫離,還有很多學生違法犯罪,道德感不高。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并不是主要課程,他們認為這門課只要在考試前簡單的突擊復習一下就可以了,不能意識到這門課對于自己道德的培養以及法律意識的養成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時上課的時候他們也不會積極主動的思考。再加上老師多采用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整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單調乏味。
(3)評價方式單一
現階段評價《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方式,在初中階段還一直是以分數為主。基于這種評價方式,老師不得不采取最為傳統的教育方式,嚴格的依據教材,將知識機械的傳授給學生。這忽略了學生的主動創造性和獨立性,為了應對傳統的教育方式,初中生也只是機械的記憶知識點。即使他們擁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能力,但在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和單一的以分數為評價方式下,初中生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4)教師教學只停留在表面
在教授學生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教師只僅僅的停留在表層。特別是在培養學生法制意識的方面中,許多老師并沒有在生活中尋找案例。只是簡單地給學生播放視頻,觀看課件,對學生的法制意識教育也是僅僅地停留在表層,許多老師只是在社會中發生的事件進行簡單的介紹與說明。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沒有興趣,并且影響了學生法律觀念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