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王靜
摘? ?要: 學生公寓被稱為大學生的“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因其重要性和特殊性,逐漸成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黨建工作,深入學生公寓開展黨建工作實踐研究既是高校教育改革發展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創新之舉,又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需要。研究和探索黨建進公寓工作實踐,主動適應建設“五育并舉”教育體系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豐富黨建教育工作內涵。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公寓? ?黨建? ?五育并舉
中國共產黨譜寫了百年輝煌,在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上,黨中央賦予了高等學校黨建工作更高的要求和標準,2021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高等學?;鶎狱h建工作即將開啟新征程。新修訂條例明確指出,大學生黨支部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積極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根據青年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獨立性、選擇性和差異性逐年增強。近年來“宅文化”衍生,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的常態發生了深刻變化:變動的教室,流動的食堂,只有公寓相對變動較少。公寓是集大學生學習、生活、娛樂、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空間,是大學生的“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是培養學生的重要環境。2021年《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提到的學生黨支部主要職責,有利于深入了解學生思想狀況,聽取大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黨建進公寓迎合時代需求,是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新路徑。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進公寓的背景和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在按年級或院(系)設置學生黨支部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項目組、課題組和學生公寓、社區、社團組織等建立黨組織?!备咝|h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理論突破和實踐探索,對于切實發揮學生黨組織的組織帶動、工作帶動、隊伍帶動、榜樣帶動作用,更好地引領和培育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黨建進公寓體現了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溫度、厚度和高度,將黨建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有利于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有利于加強價值引領,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指導公寓文化建設方面良性發展,在“三全育人”方面營造良好氛圍,實現立德樹人目標。
二、“五育并舉”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進公寓實踐探索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教育的核心要義。五育教育是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是新時代教育體系的五個重要方面,它們相互聯系、影響、促進,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資源,是指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根本遵循[2](96-100)。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在學生公寓創建了“電之光”社區黨建領航工作室,豐富了黨建工作內涵,創新了黨支部活動載體,拓展了黨員教育方式,將支部建設和黨員作用延伸到了學生公寓。經實踐檢驗,黨建工作已浸潤到大學生集體生活最細微、最直接的構成單元。讓“黨建進公寓”逐步發展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先進文化宣傳陣地、安全文明倡導陣地、學生交流溝通陣地、關愛服務同學陣地。黨建進公寓發揮了積極作用,學生黨員優秀典型紛紛涌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一批批優秀黨員和積極分子沖鋒抗疫一線,成長為“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有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好青年。
(一)德育——創新載體,思想引領。
“德為才之帥”。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五育并舉”教育體系的中流砥柱。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系統中的兩個重要主體,二者充分融通,有效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3](18-22)。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將黨建工作嵌入學生公寓區,為開展理論學習及相關教育活動提供場地支持,在“電之光”社區黨建領航工作室配置四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業創業、學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等書籍、報紙、雜志,打造微型學習陣地。舉辦“書香黨建”“經典誦讀”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教育活動,將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融為一體,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滿意度,增進獲得感。學院搭建黨建微信平臺,通過“榜樣力量”“黨史上的今天”等版塊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指尖上的學習平臺”。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讓學生通過QQ群和微信群、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學習互動,進一步把網絡技術引用到黨建工作中,運用網絡短片、微視頻、微課堂等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形式,發揮網絡黨建的德育教育核心功能,使黨建工作進公寓的思想導向功能不斷走向網絡化、立體化。
(二)智育——朋輩幫扶,促進學風。
智育的主要目標是啟迪智慧,側重開展科學文化知識與技能教育,是“五育并舉”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改革、人才培養的永恒主題,是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學院在學風建設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朋輩教育的輻射作用,以黨建促學風,調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積極性[4](60-61)。
學院把寓學于教、翻轉課堂作為提高學生理論修養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以學生黨支部為單位開展“黨員講黨課”“黨員一幫一”“學習大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理論宣傳水平和專業學習能力。開展黨員聯系宿舍活動,采用跨年級結對形式,每兩名高年級優秀黨員與一個低年級宿舍組成結對小組,黨員定期走訪交流自己聯系的宿舍,了解同學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狀況,做好“網癮”和“掛科”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端正學習態度。學生公寓區內成立“虛擬教研室”,黨員、積極分子成立學生講師團,依托重點課程組建興趣小組,開展集體備課和課程研討、進行課程串講,通過“學霸講堂”、網絡微課等多種渠道線上線下齊聯動引導學生樹立優良的學風和正確的學習觀。
(三)體育——強身健體,行為養成。
體育,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極重要的作用。在黨建工作進公寓實踐進程中,學院通過開展素質拓展、競技運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院實施“助人—自助”教育模式,以學生寢室為基本單元,提供心理健康“上門”服務,為學生全面發展保駕護航。通過團體心理培訓、素質拓展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歸屬感和團隊合作意識,重點培養一批心理健康、善于觀察、樂于溝通的黨員和積極分子,將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觸角延伸至學生中間。學生公寓區引入沙盤游戲,為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學生糾正認知偏差、改善情緒狀態,為學生的心理咨詢提供更自由的空間。
圍繞行為養成教育開展“我是黨員走在前”系列活動,在公寓倡導開展“每天十分鐘”活動,黨員和積極分子每天早熄燈十分鐘、早起十分鐘、早離開宿舍十分鐘、多自習十分鐘、少上網十分鐘等[5](17-19),舉辦以“早起聯盟自習”“集體晚自習”為主題的學習活動,舉辦“清潔宿舍大比拼”“做校園文明使者”等志愿服務活動,倡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美育——寓教于樂,以美化人。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指的是通過結合音樂、美術等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高學生審美素養、陶冶情操,使他們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和品格,開發創造力。美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和有效載體。
以音樂為主的美育方式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紅歌作為一種音樂形式,是同時具有歷史性、影響力和思想力的綜合藝術體,具有深切的正能量和價值觀導向作用。學院結合黨日、國慶節等重要節點,在公寓區舉辦“紅歌快閃”“唱紅歌給黨聽”活動,宣傳紅歌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們感受紅歌精神,汲取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學院持續開展“黨團在我心”黨團共建系列活動,以黨強大的組織力和戰斗力推動團組織建設。開展“跟黨說句心里話”征文、詩歌朗誦比賽、讀書分享會等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對時政熱點、重大社會事件的敏感度;開展“紅色記憶”“身邊故事”等活動;組織觀后感評選、手抄報設計、海報設計、一個黨員的好故事等活動,點燃學生的熱情,培養家國情懷。
(五)勞動教育——榜樣帶動,磨煉意志。
“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也是黨和國家一直以來堅持的重要育人原則。學生接受勞動觀念、技能教育,不僅能夠養成勞動習慣、培養勞動精神,還能夠激發勞動實踐興趣、開發自我潛能。勞動教育是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時代感、實效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展現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學院在黨員、積極分子宿舍懸掛形象展示牌,引導他們亮身份、守承諾、盡義務、樹新風,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和師生監督作用。設立“黨團先鋒隊”,選拔有責任心、熱心和有深厚同學基礎的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擔任思想宣傳員、學業領航員、安全檢查員,開展分類培訓,確保支部工作與學生生活和宿舍管理緊密對接、有效落實。學生黨員在創建優良學風舍風、保障宿舍安全穩定等方面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培養學生黨員的政治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三、“五育并舉”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進公寓實踐的主要經驗
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深入推進黨建工作進公寓,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好思想、好學風、好習慣、好環境在學生社區公寓區日漸形成,為助力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提供思考方向,積累經驗。
(一)重視公寓黨建對公寓文化建設的導向和推動作用。
工作中積極探索和創新公寓文化的內涵,不斷發揮隱形育人功能。開展公寓黨建工作既能體現黨的性質,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引導公寓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又能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促進公寓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不斷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6](39-40)。
(二)遵循育人規律,注重科學性。
學院在學生黨建工作進公寓的體系構建和設定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做到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學院在黨建工作進公寓的具體內容規劃和執行方式上,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樹立“供給側改革”思維,探索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開展工作,分析解決學生成長成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實際需求,凸顯黨支部和學生黨員的引領作用[7](79-80)。
(三)創新工作載體,開展特色活動。
結合學生公寓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公寓黨建活動,以重要節假日、紀念日和關鍵時間節點為契機,構筑大學生新話語體系,采取學生易接受的形式開展工作。運用“線上+線下”的方式豐富教育內容,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將大道理講小,小道理講實。把組織建在“網上”,把黨員育在“線上”,讓黨旗在“云端”高高飄揚,提高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影響力、感染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S].2010-8-13.
[2]韓君華,許亨洪.“五育并舉”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創建的機制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2021(02).
[3]張承祖,鳳啟龍.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探究[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05).
[4]張志超.“95后”大學生學風問題及對策研究——以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20).
[5]尉海東.學分制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進公寓的路徑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02).
[6]楊紅昌.高校黨建工作進公寓與公寓文化建設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2).
[7]左婭菲娜.“大思政”格局下推進黨建工作進學生公寓區的創新與實踐——以A高校創建學生公寓區“黨員工作站”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