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提琴的結構和外形與小提琴并無太多差異,只是形體比小提琴更大,具有更加溫暖、飽滿的音色,是一種較為獨特的獨奏樂器。文章通過對中提琴與小提琴的演奏區別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中提琴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中提琴演奏能力,使之掌握中提琴演奏的精華,演奏出動聽的音樂。
關鍵詞:中提琴;教學思考;演奏
注: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課堂實驗教學的中提琴初級練習曲編纂與教學方法的研究”(NGJGH2018261)研究成果。
在弦樂家族中,中提琴雖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整體知名度不如小提琴。許多音樂家在音樂作品中并沒有將中提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不了解樂器的人對中提琴的認知往往存在一定誤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學習中提琴的積極性。事實上,許多作曲家認為中提琴的音色相比小提琴來說低沉而飽滿,能夠激發人們的想象力,還可為交響樂團和聲效果作出貢獻。在開展中提琴教學時,教師要認真總結經驗,使學生掌握中提琴的演奏技巧。
一、對中提琴學習者的要求
在學生學習中提琴之前,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手指是否具備天生的操控能力以及力量和靈活性,要對學生進行系統訓練,使學生的能力逐步提升。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運用恰當的訓練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弦樂的學習和訓練比較艱苦,需要演奏者自行控制和掌握弦樂的音準與發音,也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努力突破難點。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自學和訓練,使學生能夠了解樂譜。在最初訓練的過程中,演奏速度不要過快,要對同一個知識點反復練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學會調動自我意識,使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找到自身存在的優勢和問題;要引導學生專注于自己的演奏,提高自學能力。
二、中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區別
中提琴與小提琴之間的區別并不僅僅在于形體的差異。中提琴的尺寸和分量均比小提琴更大,這意味著演奏者需運用不同的拉力,感受演奏的變化。許多學生學過小提琴,而且學習時間較長,基礎比較扎實。因此,在學習中提琴時,教師需保證學生充分了解二者之間的差異,使學生掌握中提琴的特點,并通過演奏展示出最佳效果。
(一)發音
中提琴的尺寸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小提琴卻有比較明確的標準,因此二者的發音存在比較明顯的區別。小提琴的琴弦比較細,不會有太多張力,演奏者只需適當放松,就可以做到合理運弓,解決音色問題;而中提琴分量較重,具有長度更長的背板,琴弦之間的距離比較寬,聲音也更加飽滿。學生在正式演奏之前,要考慮到自身手臂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中提琴,這樣才能確保自身在演奏過程中成功展示出中提琴的最佳音色。如果按照小提琴的操作方法去演奏中提琴,就無法獲得正確的發音。盡管弓在手臂用力的情況下能夠展示出和諧的聲音,但這并不完全準確。教師要確保學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訓練,使學生掌握準確的發音。
第一,學生在演奏中提琴時,要保持正確的角度;要確保身體重心略微向后,使手臂與地面之間更加平衡,并將中提琴的頭部稍微放低;要保證雙肩放松,打開右臂,匯集腿部、腰部和臂膀的力量,使琴弦發出聲音。第二,演奏者要用右手握弓,保證手指間有足夠的距離,確保中提琴的弓與弓速得到有效控制;要保證弓和琴弦之間的摩擦力達到最大值,這樣才能保證演奏的聲音均勻而飽滿。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要不斷練習,并且將中提琴的演奏發音與小提琴相對比,還要考慮每個音符的發音標準,逐漸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久而久之,學生的演奏能力才會逐漸提升。
(二)左手揉弦訓練
中提琴的琴弦之間的距離更大,這就意味著演奏者在演奏時的操作有別于小提琴。進行琴弦轉換時,為了確保聲音的勻稱性,必須精準控制揉弦的力度。由于中提琴的琴弦比小提琴更粗,用手指按三弦和四弦時,必須借助手腕和手臂的力量,還要保證小臂放松,加大揉弦的幅度,確保手的靈活性。教師要告誡學生在最初練習時速度不可過快,同時還要有較大的動作幅度,將中提琴與小提琴演奏練習區分開來。學生要保證每個手指有不同的節奏,進行分解練習,逐漸找到揉弦的感覺;要保證左手和右手同時練習,逐漸提高演奏效果。
在練習過程中,音準練習的難度系數比較高。許多學生認為左手對中提琴的音準起到決定性作用,在練習時會高度重視左手的動作,從而也會經常觀察指板,確保位置準確。這種練習方式能夠保證學生對手指的位置有更加精準的感知,可一旦演奏樂器換成中提琴,就會出現由于尺寸不同而無法準確辨別音準的問題。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放松身體,掌握左手手型的變化規律,發揮大腦的存儲作用,以更加精準的方式控制音準。學生要保證左手和右手以及全身適當放松,從而逐漸提高演奏水平。
三、中提琴教學策略
(一)積極開展重奏訓練
器樂重奏對演奏者綜合能力的要求非常嚴格,許多中提琴演奏者的重奏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二重奏、三重奏等練習,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進行標準配置的弦樂四重奏和五重奏訓練。開展重奏訓練時,教師需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以避免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或者產生畏難心理。最開始可選擇難度系數較低的重奏作品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之間的配合能力會有所提升,此時就可選用多樂章套曲作品,引導學生繼續練習。要保證演奏的整體聲音和技術統一,如此才能達到預期的重奏效果,否則就會影響作品的完整性。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捕捉各種細微的變化,不斷磨合和協調,培養默契度,避免因某個人演奏風格迥異而影響到作品的整體表現。
對于許多中提琴演奏者而言,演奏者自身能夠獨立完成相應的曲目,而且有獨特的演奏風格,但在重奏訓練中要考慮到更多的內容。演奏者要通過長期磨合和練習,才能在演奏的過程中實現高度配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音準和音奏等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逐漸感受重奏的要點。中提琴是內聲部的重要支撐部分,其聲音非常優美、低沉,因而演奏者要確保中提琴的音色與其他聲部彼此協調統一。學生要意識到中提琴的重要性,積極進行訓練,掌握恰當的節奏,演奏出理想的和聲。
在進行中聲部演奏時,如果演奏者不能準確把控節奏,就會削弱作品的表現力。學生要了解音樂的表達方式,除了要熟練掌握所有聲部的旋律之外,還要清楚了解音樂作品中的樂句處理方式,這樣才能在后續的合奏訓練中靈活轉換自身角色。學生在重奏練習時很容易氣餒,這是由于重奏訓練的難度較大,也會耗費很長時間。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演奏合作能力,使學生具備靈敏的聽覺和正確的節奏感,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要使學生充分意識到重奏訓練中的紀律性,要尊重每一位演奏人員,提高合作意識,從而完美演奏作品。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生需擁有扎實而專業的演奏技能才能確保演奏順利進行,同時良好的心理素質亦是不可或缺的,一名優秀的中提琴演奏者往往二者兼備。在任何比賽和演出中,演奏者都應從容不迫、大大方方釋放作品的情感,展示最美的音色,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教師要使學生了解中提琴的作用,除了要引導學生進行正常的訓練之外,還要鼓勵學生進行模擬表演,通過模擬小型音樂會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心理素質;組織學生到專業的音樂廳體驗,使學生感受專業的演奏環境,從而積極進行獨奏訓練和重奏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處理各種突發問題,不畏懼陌生場合,克服緊張情緒,將注意力投入演奏之中。
學生要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參與演出活動,在演出中積累經驗,要敢于面對觀眾,敢于在舞臺上釋放自我。在日常練習中,學生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出現過度緊張的情況;要了解作品的內涵,準確表達作品的意境;要保持從容的心態,不要將演奏視為技巧的展示,而是要從心底表現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再結合完美的演奏技術,打動聽眾;要進行真實而自然的表演,避免過于強調技術而忽視情感表達。
綜上所述,教師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使學生逐漸掌握中提琴的演奏技術,具備良好的心態,逐漸提高自身演奏能力,在演奏中發揮出最佳水平。
參考文獻:
[1]袁子洋.中提琴演奏與教學:持琴[J].北方音樂,2020(16):219-220.
[2]陶曉翔.中提琴教學發展和存在的問題探討[J].黃河之聲,2020(13):50-51.
[3]孫旗燁.中提琴演奏技巧:基本演奏法[J].北方音樂,2019(10):58,63.
作者簡介:
張金鑫,碩士,集寧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弦樂演奏與教學、指揮、音樂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