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摘 要:傳統的教育觀念大多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科目知識,其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僅僅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遠遠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各科目教學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都開始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育。其中,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顯現出重要的作用。化學是一門得益于生活,也實踐于生活的科目。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化學,不僅需要掌握化學知識,還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將化學原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基于此,本文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4-0026-02
引 言
初中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初中化學教師除了在教案、備課上下功夫,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實操機會,讓學生在實操中發掘化學的奧秘,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和應用的廣泛性。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性
(一)順應社會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變革與時代的發展,各學科的教育理念也有所改變。如今的社會,各行各業都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夠使學生深入學習化學知識,利用知識進行實踐,最終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不僅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助益。
(二)生活離不開化學知識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化學也是一門能夠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反應能力,以及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科目。化學這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比較多,但是只要找到學習的方法,學生就會發現化學這門學科中的物質學名和實驗公式其實是有非常多共通點的。因此,教師在教授給學生化學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理論和公式,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途徑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化學是一門知識、實驗及公式較多的學科,如若教師教學方式過于枯燥或單一,學生則很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避免一味教授理論知識,讓學生盲目記背公式等。要想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化學知識中的重難點,讓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自主學習;對于重點的知識和理論,要細心講解;對于比較簡單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1]。
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就不會因懼怕知識點過多而產生抗拒心理,會自主分析哪些知識點是重要的,哪些知識點是可以泛讀的。這樣,無論在新知識的學習上,還是在日后整體化學知識的復習中,學生都能夠有目的、有條理地進行學習。
(二)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牢固掌握理論知識,教師還要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感受到化學的神奇魅力。每節課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準備好本節課所需要的實驗儀器,創造實驗條件,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化學理論知識。學生一旦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感受到化學反應的發生,就會對化學這門科目產生更大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體會到化學學科的魅力。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化學反應的發生,就會主動推理實驗的反應原理。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實踐策略
(一)增強課堂趣味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不論教授哪門學科,科任教師都需要將激發學生興趣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將學生帶入學科的深度學習中。而如何增強化學課堂的趣味性是教師需要多多思考的問題。除了應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一些趣味性化學視頻,以及別人做實驗的記錄視頻,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創設能夠讓學生開發思維、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情境[2]。
例如,學生剛接觸化學科目時會學到物質的顏色,其中包含了固體的顏色、液體的顏色及氣體的顏色,這些顏色所對應的化學物質的名稱是非常拗口的。因此,教師讓學生死記硬背這些知識,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適當在課堂上引入一些小游戲,讓學生通過做游戲、做小任務對這些物質的顏色分類有所了解和記憶。在這種富有趣味性的練習中,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記住不同顏色所對應的物質是什么。
以“液體的顏色”這一章節為例,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藍色、淺綠色、黃色等不同顏色的發帶用于課堂游戲環節。上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次上臺抽取一個物質名稱,然后戴上與此物質對應顏色的發帶,進行“搶報數字”的游戲。學生幾人圍坐一圈開始進行“搶報數字”游戲,喊到相同數字的學生要馬上站起來喊出對方所代表的物質名稱,誰先喊出來,誰就能夠免受懲罰。
(二)營造課堂氛圍,注重師生交流溝通
傳統的教學形式是教師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解知識,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吸收與學習知識,這種教學模式缺乏學生表達自我觀點的環節。而且在實際學習中,學生遇到問題也不敢與教師交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會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也應如此。化學這一門科目中有許多實驗推理的過程,有實踐,就會有變;有變,就會產生想法和觀點上的碰撞。因此,化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交流,聆聽學生的想法,進而形成一個交互的過程。同時,教師在為學生普及化學知識和做實驗演練時,不要一次性把所有的原理都告訴學生,而是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