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摘 要:本研究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為例,梳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課程思政含義及課程的專業特點,重點針對課程環節研究思政元素融入思路和預期效果,從授課教師、教學方法、考核機制和教學條件保障四個層面提出提高該課程思政教育效果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集中實踐課程;課程思政;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強調加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特色和優勢,制訂思政教育計劃,并將其納入專業課程教育中。
《綱要》明確將創新創業類課程思政教育概述為:要注重讓學生“敢闖會闖”,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畢業生將來從事的工作是面對政府或企業的外事活動,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和較高的思政素養。思政教育和專業技能的融合,是培養“德技兼修”跨境電商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
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是河南工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學習的集中實踐必修課之一。作為實訓課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包括對各電商平臺完成觀摩、體驗和個人創新創業三大實踐內容。
本課程的課程目標是:強化和掌握國際貿易實務的基本專業知識;能夠熟練注冊電商平臺用戶,使用跨境電商平臺并開展創業活動;能夠從事進出口業務和外向型企事業單位管理的相關工作,做到全面發展綜合素養和拓寬國際視野。
學習本課程后,學生應該具備利用電商平臺一起創業的團隊協作精神、良好的產品管理素養,能利用電商理論分析實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實踐聯系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專業實訓課程目標培養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夠使學生成為同時具備良好道德素養和專業素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思政融入策略和預期效果
課程思政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思想道德修養理論教育,而是在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基礎上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間的有機融合。本研究將以專業課程知識點為主線,挖掘課程背后的思政育人元素,且基于課程環節的具體授課內容,研究課程環節思政教育實施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具體思路如下圖所示,在課程環節中納入思政教育,培養“德技兼修”的跨境人才。該課程具體環節可概括為三個部分:一是梳理理論知識,二是實踐操作,三是撰寫實訓報告。
(一)梳理理論知識
無論是傳統的國際貿易還是借助電商平臺的國際貿易知識傳授,都要求從業人員首先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的理論知識以國際貿易實務基本知識為基礎,涉及的知識點較多,應用于本課程的主要有:貨物條件、價格條件、運輸條件、保險條件、支付條件、檢驗條件和國際貿易程序。
思政元素融入策略:在學生學習并復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講解中國面臨國際市場大環境的現實背景,讓學生了解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國和其他國家相比所擁有的國際貿易優勢和困境、阻力。
預期效果:通過該課程環節與思政元素融合,要求學生樹立和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家國情懷,熱愛祖國文化,尊重多元民族習俗,遵守國家制度,保守國家秘密。面對外事活動,做到自強自信且不卑不亢,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定民族自信。
(二)實踐操作
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的實訓操作具體內容有:一是觀摩B2B實驗、B2C實驗,將學生分組,每組的組員注冊扮演一種角色進行模擬實驗,角色輪換直至每個同學扮演全部角色;二是體驗速賣通平臺和敦煌網平臺,模擬商鋪注冊、發布產品、賣家發貨、產品促銷、訂單管理、處理用戶留言、管理評價等;三是進行個人創新創業實訓,在跨境電商平臺注冊賬號,嘗試真實交易,或借助跨境電商仿真平臺,實現創業體驗。
思政元素融入策略: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通過分組合作,體驗并模擬電商各角色、平臺操作流程和實踐個人創業,教師介紹電商創業事例和名人故事,讓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體會到創業的艱辛以及擁有吃苦耐勞品質的重要性,讓學生敢于為自己的理想拼搏,培養敢于創業、勇于創新的精神。
預期效果:通過該課程環節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個人創新創業實訓,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激情,增強其從業自豪感,培養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三)撰寫實訓報告
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完成后,學生根據實操過程和心得體會,撰寫一份實訓報告,作為該課程考核的依據。
思政元素融入策略:在撰寫實訓報告時,引入警示性案例,嚴格要求學生認真且獨立完成實訓報告,杜絕“搭便車”行為。同時,在寫作中要求學生做任何事都要從基礎慢慢滲透,重在點滴,不斷學習和進步。同時,結合學生平時學習和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思政素養,給予一定比例的素養考核成績。
預期效果:通過該課程環節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引導學生堅守底線,堅守尊重知識的道德品質,尤其是強化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意識,塑造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素養。
三、提高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思政教育實施效果的保障
為保障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除了將思政內容融入課程環節,還要從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工作水平、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評價、學校等方面給予保障。
授課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具體實行者,尤其是講授專業實踐課程的專任教師,不僅需要保持對國際貿易實操技能的熟練程度,不斷與時俱進,同時還要提高專任教師的思政素養,自發地將思政元素融入授課環節,從點滴實現課堂思政。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革新教學方法。比如,運用多媒體和移動設備,移動媒體如微信公眾號、慕課、學習通等,將思政元素融入實訓課程,利用平臺,師生互相分享和討論帶有思政元素的案例和名人事跡。
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的課程目標是針對國家戰略需要、企業需要培養高素質專門技能人才,思政元素的融入將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強化學生的道德觀念,因此在課程考核中應該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給予一定的素養考核。學校需積極營造思政教育氛圍,定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針對不同專業的教師,要不斷提升授課教師思政知識和專業知識貫通能力;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以專業講座形式融入思政教育,充分調動師生雙方互動性和創造性。
課程思政是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課題,除了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融合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于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授課環節中,作為專任教師,在當下以及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繼續深化思政素養,不斷豐富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徐可,楊秋秋.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國際貿易課程思政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1(3).
[2]張德榮,劉勇,劉曉莉,等.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實踐現狀和推進方法[J].綠色科技,2021(3).
[3]夏志青,宋歌.立德樹人視域下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探索:以“國際貿易”課程為例[J].時代報告,2021(1).
[4]郝凱,尚會英.國際貿易類課程的思政教學設計探索[J].對外經貿,2020(11).
責編:嘉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