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華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問題驅動教學法的重要作用,并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創設優質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動力;應用優質問題驅動,提升學生數學思維力;合作探究問題,實現互學互補,建構數學思維課堂,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驅動;思維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7-0038-02
Driven by High-quality Questions, Construct Mathematics Thinking Classrooms
(Fenglin School, Weih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China) WEI Xiuhua
【Abstract】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ful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blem-driven teaching methods, and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create high-quality problem situations in teaching, and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explore; apply high-quality problem-driven to enhanc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 Cooperate to explore problems, realize mutual learning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construct mathematical thinking classroom,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Question-driven; Thinking classroom; Construction strategy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與形象性很強的學科,對于處于形象思維逐漸向邏輯思維轉變的初中學生來說,在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這對數學教師的教學是一種很大的考驗。反觀傳統數學教學,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統治著整個數學課堂,學生只是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難得到激發。更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被動學習久而久之就會對教師形成依賴感,遇到問題只會依靠教師幫助,而不會主動探究知識形成的原理與規律。因此,教師要根據傳統教學存在的這些問題及弊端,創新教學策略,注重發揮問題的驅動作用,為數學教學注入活力。
一、問題驅動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問題驅動法是以優質問題為驅動力,促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產生探究興趣,深度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提高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是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完成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數學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設計相關問題并發揮問題的驅動與引領作用,以問題貫穿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問題驅動教學體現了生本教學理念,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及接受知識的水平,設計相關問題。問題的設計要本著趣味性、針對性、探究性原則,問題的難度要適合學生水平與能力,突出學習重點與難點,使學生可以在問題的驅動下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從而進入深度參與探究學習的過程,在對問題的探究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提高數學教學的針對性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忽視了學生能力與接受知識的實際情況,教師按自己的教學計劃,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以達到教學進度,教學脫離了學情。而問題驅動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向著學習目標的方向進行探究,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進行探究性學習,避免迷失探究方向。學生對問題的完成過程也是進行知識建構與思維發展的過程。同時,小組探究是圍繞指向目標的核心問題而展開的,避免了探究方向的偏離,提高了學習的針對性。
(三)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使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欲望,數學思維很難被激發。問題驅動教學可以使學生直面數學問題,學生需要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調動數學邏輯思維,在數學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的過程中,更好地提煉蘊含于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同時,學生在探究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學會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思考、探究,直到問題解決。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學生可以在問題的驅動下產生問題意識,形成善于質疑、善于探索的思維品質,從而促進綜合數學能力的提高。
二、應用優質問題驅動教學,構建數學思維課堂的策略
(一)創設優質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動力
數學思維課堂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共同探究,學生在相應問題的驅動下,能夠根據相關知識點積極地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也能夠使學生從教師枯燥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使問題的解決更具有靈活性。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利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烏龜一分鐘爬行3米,兔子每分鐘跑40米,兔子比烏龜早到目的地2小時,那么烏龜與小兔子的賽跑距離是多少米?學生對龜兔賽跑的故事是十分熟悉的,現在面對龜兔賽跑的具體數據,并且需要通過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他們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非常高。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顧小學階段學過的知識,考慮用小學數學知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再通過設置未知數,過渡到用方程解應用題的問題,并且鼓勵學生用更簡便的方法解決,從而進一步突出學習的重點。
(二)應用優質問題驅動,提升數學思維力
在構建數學思維課堂理念的引領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設置科學合理的課堂問題體系,使問題滲透于各個教學環節當中,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力的形成。例如,在教學“菱形的性質”一課時,首先復習平行四邊形單元知識結構圖,教師提出問題:借助平行四邊形的學習經驗,菱形可以從哪幾方面進行研究?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充分調動已有的學習經驗進行結構化的類比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結構化思維發展。在探究菱形的性質時,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數學實驗室,觀察,猜想:菱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質?學生通過操作、思考、發現菱形對邊、對角、對角線等方面的獨有特征,體會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為了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師進一步提問:你能用推理的方法證明發現的結論嗎?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多種方法探究證明菱形的性質。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深度參與,思維角度越來越寬,思維層次越來越深。如此,在教師層層問題的驅動下,學生不斷地深入思考與探索,圍繞驅動性問題獲得豐富的體驗,培養了高階思維。在此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如何探究數學問題,提升了數學思維力。
(三)合作探究問題,實現互學互補
小組合作是促進問題解決的有效途徑。在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互動探究與交流,集思廣益,實現互學互補,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通過交流與互動,學生各自談論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對其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討論,從而探究最佳解決問題的思路。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究能夠使問題得以解決,產生更強的學習動力,促進深度學習的發展。例如,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其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學會解二元一次方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怎樣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轉化成含有一個未知數的方程?在問題的引導下,教師探究將兩個未知數轉化為一個未知數的方法,再結合小學中有關方程知識的學習及初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啟發學生不斷地深入探究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施分組探究的方式,研究為什么要轉化?如何轉化?之后再讓小組匯報本小組的解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關鍵點是什么?應該注意什么問題等。這樣,不僅明確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解決了知識難點與關鍵點,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探究地位,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結語
問題驅動教學充分運用問題的驅動作用來激活數學教學課堂,問題驅動能真正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與探究力,使學生全神貫注于問題的解決過程。教師要充分認識問題驅動法的重要作用,探究每個教學環節中應該如何設置有效問題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孫軍.基于問題驅動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17).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