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迎迎
【摘? 要】在初三階段,化學教師一定要重視習慣養成教育,指導學生養成勤思考、多自學、勤動手、愛發現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化學課程的學習特征,從而真正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為此,教師便要解放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化學學習活動。本文將從課堂導入、課堂指導與課尾指導三個主環節來分析初中化學教師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生參與;優化行為;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6-0051-02
The Specific Ways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lass
(Ningyang County No.8 Middle School,China) PEI Yingying
【Abstract】 In the third stage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habit-forming education,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learning habits of diligent thinking, more self-study, diligence, and love of discovery, and help students adapt to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stry courses as soon as possible, so as to really help prepare students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For this reason, teachers must liberate students and allow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hemistry learning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how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can improv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from three main links: classroom introduction, classroom guidance and end-of-course guidanc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Student participation; Optimize behavior; Guide strategy
雖然初三學年的整體時長有限,化學課程的教育任務也比較繁重,但是教師依然不可組織“灌輸式”教學活動,只關注化學理論知識的傳播進度。因為這種做法不僅無法指導學生學會學化學,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也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業選擇。
一、以生活現象導入化學課堂
要想提高初中生在化學課上的參與度,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最好的做法便是讓學生明白化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沒有脫離現實,據此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消除學生內心的隔閡,以便順利指導學生進入化學學習狀態,使其自主整合感性材料,讓學生順利實現理性探索。
實際上,初三年級的化學知識整體比較簡單,抽象程度不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比如“燃燒與滅火”一課便是利用學生熟悉的燃燒現象,指導學生去探索燃燒的產生條件、滅火的基本原理,同時還蘊含著安全教育知識。因此,在本節課課堂導入階段,我就利用打火機、火柴等火源點燃了蠟燭,讓學生觀察蠟燭燃燒的現象。我點燃了蠟燭之后,就直接提問:“你們認為物質發生燃燒現象的基本條件是什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課堂觀察結論,學生會總結出火源、可燃物這兩個結論,而我也點頭肯定了學生的回答。當得到我的認可之后,學生稍稍有些得意,而我也趁機告訴學生,要想發生燃燒現象,單純靠火源、可燃物是無法做到的。這就直接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所以他們開始想象,但是最終也沒有得出有效結論。
于是,我就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玻璃杯、燈罩,先用燈罩罩住蠟燭,讓學生觀察蠟燭燃燒的現象。學生由此得出觀察結論:蠟燭依然在燃燒,而且因為燈罩遮住了風,所以蠟燭的燃燒現象變得更加穩定。然后,我拿出玻璃杯罩住蠟燭,不一會兒,學生就發現蠟燭熄滅了。這時,有的學生直接回答:“這是因為玻璃杯中的空氣太少了,所以蠟燭才會熄滅?!痹诨卮饐栴}時,學生也受到了啟發,認為燃燒的第三個要素便是“空氣”。面對學生的猜測,我逐步指導學生去分析空氣中的氣體成分,據此總結出燃燒現象的三要素,即火源、可燃物與氧氣。教學活動進行到此時,本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我順勢指導學生自主閱讀了化學教材,證明了燃燒現象的三要素,然后便繼續指導學生去分析滅火原理、滅火方法等知識。本案例可以證明,在化學課的課堂導入階段展現生活現象,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而然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順利實現有效學習。
二、以問題驅動化學探究活動
初中化學教師要在課堂上設計探究問題,以問題驅動學生、指引學生,讓學生圍繞問題去整理化學材料,解決相關問題,保證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有效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優化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順利實現有效成長。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實現有意義學習。
比如在“物質在水中的溶解”一課教學中,為了順利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探究活動,我設計了如下問題:“你知道溶液是什么嗎?”“你能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溶液嗎?”“有的溶液味道會有輕重之分,如有的甜水會過甜,有的甜水則沒有什么味道,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如果用化學概念,你會使用哪個概念去解釋這個現象?”“你能區分溶液、溶質、溶劑三個物理概念嗎?”“你能歸納出物質在水中溶解的能量變化過程嗎?”“你是否能夠簡單計算出溶質的質量分數?”這些問題可以在不同階段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客觀現象,也能由此總結出化學概念,有利于切實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
當然,單純提出問題還遠遠無法達到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目的,所以我就讓學生獨立閱讀了化學教材,自主解釋各個化學概念,使其初步更新理論認識。然后,我就在化學課上組建了探究小組,以6人為一組,讓學生合作解題,使其主動展現自己的化學智慧,從而讓學生順利實現有效學習。
經過本節課的課堂探究,本班學生在下課時還明顯意猶未盡,而且一段時間之后,我設計了習題檢測,發現本班學生的記憶效果非常理想,而這就能證明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現實價值,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重要方法。
三、以學生自評延長注意力集中周期
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就要重視課堂結束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比較有效的一類活動便是讓學生自主評價個人成長,讓學生用語言去闡述個人進步、現有不足,使其及時回憶化學學習經驗,讓學生順利實現有效學習。為此,初中化學教師便要積極組織學生自評活動,有效延長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周期,進一步優化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
在化學課上,如何讓學生一直保持良好心境是一種教學藝術,所以在課堂總結環節,我會盡量突出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盡量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在“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課堂結尾環節,及時組織了自評活動,讓學生客觀分析他們在化學課上的行為表現、探究效益。當聽到自評任務時,學生稍顯不自信,而我為了讓學生放寬心,還圍繞溶液、溶質、溶劑概念的區分與應用,物質在水中溶解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情況,計算溶質質量分數知識設計了一些課堂習題,檢測了學生的認知效果,而學生的答題結果很好,直接便堅定了學生的學習自信。于是,學生也能七嘴八舌地進行自我點評。
為了維護課堂秩序,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自我評價任務,我就鼓勵學生寫化學日記,記錄自己在“物質在水中的溶解”一課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成長收獲、心得體會,重點評價個人學習行為,由此總結化學學習經驗,而且學生還可在化學日記中表達自己對某個同伴的欣賞、感激之情,無形中便可實現生生互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指導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使學生實現自主學習,不僅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優化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馬鑫.初中學生化學課堂參與度現狀及提高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2]李欣.探究化學實驗與學生素質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6(35).
[3]羅少龍.初中生化學學習興趣減退的成因和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