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君
【摘? 要】在歷史教學中結合生命教育是指從生命的角度對歷史的變遷進行審視、感悟。為了保證兩者可以良好融合,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各種歷史事件進行思考,而學生要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通過歷史教學對生命教育的含義和意義進行探究,挖掘其中深層次的價值。本文的研究內容即為探索初中歷史教學與生命教育的有效結合路徑,希望可以為教師提供有用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生命教育;結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6-0120-02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Path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ife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Shand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 Xiaojun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life education in history teaching refers to exami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of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two can be well integrated, teachers and students need to work together. Teachers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various historical events, and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think actively in this process, explore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life education through history teaching, and excavate the deep value.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path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life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hoping to provid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Life education; Combining path
生命教育作為一種生命化的教育,是教育的內在形態,也是一種價值追求。初中階段是人一生中心智快速發展的階段,個體意識開始覺醒并快速發展起來,此時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十分重要且必要。通過在歷史教學中融合生命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內涵,出事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有良好的把握,有助于提升其歷史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生命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生命視角展開認知教育,重視對生命的尊重,致力于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有限性和無限性,為其成長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使其感受到自由感和幸福感,從而對生命的價值進行升華。教師將這一理念滲透歷史教育中,可以對學生全面的歷史觀進行培養,滿足其較高的人文素養需求,增強歷史教學中的人文情懷。
(二)生命教育的意義
教師可在歷史教學中強調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首先,在學生的角度來說,生命教育理念能強化學生對生命的認知,讓學生認識到生存環境的復雜性和生命運動的頑強性,可以引起他們對生命價值的思考,思考的內容包括個體生命和整體生命的意義,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生命,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其次,在歷史教學中融合生命教育,可以對目前應試教育缺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缺陷進行彌補,使學生、教師和家庭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使學生處于一個健康的、感情充沛的生長環境中,能感受到來自教師和家長的關懷。
二、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一)利用歷史知識進行人生理想教育
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應該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進行充分挖掘,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教育,這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幫助學生對人生理想的含義進行更好的理解,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并確定屬于自己的理想。例如在教學“辛亥革命”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跡,孫先生的人生理想就是推翻滿清政府的封建統治,打倒軍閥,建立民主共和國。孫先生的一生都在為這個理想而奮斗,不管外界環境如何阻礙,他一直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喚醒國民的民族意識,最終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革命事業。學生在了解這些知識的同時產生了強烈的民族情懷和愛國情懷,也愿意學習孫先生敢于樹立遠大抱負并努力為其奮斗的精神。
(二)利用歷史教材知識進行責任教育
責任感有很廣闊的涵蓋范圍,往大了說就是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往小了說就是對家庭、父母和自己的責任。為了幫助初中生對于責任的內涵和重要意義有深入的認識,教師在教學期間可根據教材可知識適時展開責任教育,從而對學生的責任意識進行強化。例如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專門上一堂專題教學,教學的主題就是“責任”,為學生播放《鴉片戰爭》《甲午風云》等影視片段,再繼續播放新中國成立后可以體現我國軍事實力的相關短片。前者能讓學生認識到弱國被人欺壓的慘狀,后者能讓學生知道目前我國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大,經濟實力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通過這一差距的對比,學生將會發自內心地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并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未來長大后更好地建設祖國。因此,教師要在歷史課堂找那個強調“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提升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以典型事件增強學生感悟生命的能力
歷史教材中典型的歷史時間和人物較多,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對這些知識進行充分運用,以更好地對學生展開生命教學,保證學生可以通過這些事件更好地感悟生命,關注生命的價值。例如,對于典型的歷史事件——“長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與“長征”相關的資料,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長征”。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提出問題,例如長征的時代背景、長征精神的內涵,新時代的學生應該如何發揚長征精神等。教師還在學生搜集的資料中選擇有代表性的進行展示,或者展示一些“長征”中的感人勵志的小故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征,明白這段人類歷史上最為艱苦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雖然挑戰和考驗著中華民族的生命意志力,但也體現了生命的頑強和偉大。
(四)進行人生挫折教育,欣賞生命歷程
首先,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總要面對各種挑戰。例如在教學“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時,可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先以前的生活環境的惡劣,了解祖先們是如何利用原始工具和大自然進行斗爭的。但只進行口頭講解難以讓學生完全理解這一課程,對此,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模仿祖先制作工具,讓學生分組完成,并在課堂上展示。教師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感受到這一過程的不容易,才能讓他們真正認識到遠古人類的實際生存能力,感慨人類起源的艱辛。此時,教師要及時引出主題:每個人的生命發展中都要面臨各種挑戰,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也需要隨時調整自己,適應時代的發展,豐富自己的人生。其次,讓學生認識到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其中充滿了挫折和危難,但同時也體現出了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剛性的民族精神,如虎門銷煙、抗日戰爭等。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雖然遇到過不少挫折,但我們沒有被挫折嚇倒,越挫越勇,才有了如今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一個民族的發展是如此,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教師通過這樣宏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小到個人,大到一個國家,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地往前走,必然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我們要勇于面對,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困難。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生命教育時,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程,通過對各種歷史事件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對生命產生正確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學會尊重和熱愛生命,正確認識生命中遇到的各種苦難和挫折,學會總結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經驗,在成長過程中堅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具備較強的生命意志力和社會責任感。
注:本文為2020年甘肅省教育學科“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青少年體驗式生命教育校本化課程的實施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474)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程華群.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6).
[2]朱雄健.融入“歷史”教學,走進生命教育——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探索[J].文理導航,2017(34).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