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依
摘 要:音樂是人類文明的燈塔,它能夠引導人們積極向善,能夠啟迪世人的思想,是不可替代、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在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中,音樂教師應充當好引路人的角色,不斷挖掘音樂藝術中的德育因素,通過音樂教學來幫助學生減少消極情緒,引導學生崇尚真、善、美,培養他們擁有辨別假、惡、丑的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與藝術審美,實現當代素質教育,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爭取將每一位學生都塑造成品質高尚的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小學音樂;德育;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3-0087-02
引言
音樂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就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而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誕生了無數經典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凈化了人們的心靈,如一股清泉填平了人們心中的欲望溝壑。音樂有時也如同展翅高飛的白鴿將中國人的善良、勤勞與正直帶出國門、帶向了世界。在現代小學教育中,音樂學科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與其他文化類學科不同的是,開展音樂教學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審美思想,可引導學生積極向善。因此,音樂學科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科。
一、發揮音樂教學功能,引導學生積極向善
小學生階段是進行思想塑造的重要時期,若是錯過了這一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機會,未來就很難再對一個人進行思想重塑。因此,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加強學生群體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意識地幫助他們提高思想品德,培養學生端正的品行。音樂學科具備其他所有學科都無法比肩的藝術魅力,它對人類而言自帶感染力。若是能夠讓學生在熱烈的音樂氛圍中接受教育,將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利用音樂課程開展勞動教育
在教學蘇少版一年級《勤快人與懶惰人》時,音樂教師可依托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作精神,幫助他們深刻感受勞動光榮的核心思想。《勤快人與懶惰人》曲風詼諧幽默,歌詞簡單易記,向聽眾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兩種生活態度。“勤快人”有的在炒菜,有的在煮飯,有的在蒸饅頭,而“懶惰人”則什么也不想干。歌詞中所描述出來的畫面帶有強烈的對比感,讓學生對“懶惰人”的行為嗤之以鼻,可引起學生群體的共鳴。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或音頻,向他們傳遞勞動光榮、勞動致富的思想,讓學生明白人的幸福生活全靠勞動來實現,懶惰的人或群體容易被社會、時代所拋棄。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學習童聲大合唱《勞動最光榮》,其歌詞直白簡單、直抒胸臆,用簡潔的語言向學生傳遞著真理,即“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歌詞中提及蜜蜂、雄雞、喜鵲,這些動物都是自然界“勞動精英”的代表。而除了這些動物,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其他動物的“勞動”場景,讓學生知道在自然界優勝劣汰的殘酷法則下,只有勤奮、不怕累、不怕苦的動物才能夠順利活下來。因此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應該學會勞動、熱愛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利用音樂教學普及感恩教育
中國人信奉感恩文化,一直以來都以“知恩圖報”為基礎文化教育。我們一直認為做人應當“知恩圖報”,對父母、師長、同窗、好友等都應有一顆感恩的心。尤其對自己的父母更應有感恩意識,是他們的無私奉獻為我們創造了衣食無憂的安穩生活,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感恩父母”應被提上教學日程。比如,在蘇少版二年級《小烏鴉愛媽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小烏鴉愛媽媽》描述烏鴉媽媽因為年歲漸長,無法像過去一樣外出覓食,此時小烏鴉肩負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千辛萬苦為媽媽捉蟲子,反哺媽媽的感人畫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欣賞音樂視頻,通過聆聽、觀看來體會歌詞中所表達的音樂情緒,體會小烏鴉對烏鴉媽媽的孝心。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體會歌曲的節奏特點。在教唱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拍手律動來學習這首歌。學生通過拍手與跟唱,將逐漸熟悉歌曲的旋律與節奏,從而可以反復進入到“感恩父母”的情感場景中。學生通過接觸、體會及參與,將由淺入深、由陌生到熟悉,對“感恩”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三)利用音樂課程引導學生團結友愛
班級是一個大集體,教師如同父母、同學如同手足。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之間不僅會建立深厚的友誼,偶爾也會鬧矛盾、鬧別扭。作為教師,我們除了要傳道授業解惑,還應當成為學生關系的調和劑,讓他們珍惜彼此之間的同窗情誼。比如,在蘇少版一年級《上學歌》的教學中,音樂教師可利用音樂的旋律與感染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友情的美好。尤其可以鼓勵曾經有過矛盾的同學一起搭檔來演唱歌曲,利用音樂的魅力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
二、選擇合適的音樂內容,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熱愛自己的祖國、維護自己的祖國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評價一個人成就的前提永遠都無法摒棄這一話題,若一個人連自己的國家都不熱愛、都不關心,那么,不管他取得多大的成績、創造多少財富也是枉然。因此,自小學階段開始,就必須重視愛國教育。
(一)高唱愛國歌曲,將愛國主義進行到底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在歷史長河中不知誕生了多少流芳百世的經典歌曲。不管是過去的音樂作品還是現代的音樂作品,它們都散發著獨特的華夏魅力,是中國人的精神食糧,而這些對音樂教學而言就是最好的課程內容,只要仔細挖掘,就能夠發現其中的愛國元素。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歌曲,無一不反映了中國人民為實現國家獨立、解放及統一所做出的努力,甚至有些歌詞字字泣血,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血淚歷史。在學習這些歌曲時,音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嚴肅對待,不可嬉笑打鬧,以示尊重。在正式教學開始前,還可以向學生播放抗戰紀錄片等,讓學生了解過去那段灰暗、慘痛又暗含希望的歷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集體演唱此類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站起來進行演唱,唱出氣勢,引導他們用歌聲抒發自己對祖國的愛。通過視聽結合的教學方式,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