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摘要:音樂是一門具有音律美,情感美,以及形態(tài)美的科目,通過音樂的外在表達就可以對文化的含義進行詮釋,詮釋所表達的感情以及情感方面的取向。在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不斷改革的背景之下,要讓小學音樂教學文化成為教學當中最重要的內容。多元文化跟音樂的教學的相融合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本篇文章就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的滲透展開討論,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音樂;多元文化;滲透策略
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同時也是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對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乃至人文修養(yǎng)提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普及,音樂課程教學呈現(xiàn)出了許多新的特點,逐步從知識傳授型轉變?yōu)樗刭|提升型,如何去主動適應這一轉型,是教師目前的教學重點所在,而多元文化的滲透則是必然途徑。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乃至不同民族的人們受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產生了風格各異的音樂文化,這些音樂文化盡管在形式上各具特色,但其內涵是相通的,都反應了人們內心深處的真摯感情,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多元文化,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也能讓其更好地把握音樂的本質內涵,提升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多元文化概述
在如今的社會大背景下,關于多元文化有著不同的含義,但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前景較為可觀,如果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滲入多元文化,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知和理解就會進一步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還能讓學生對不同社會背景下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以及音樂所要表達的意義都會有所感受,這樣學生就會對不同種族的文化給予尊重和欣賞,學生才能夠更加自然的接受多元文化的社會發(fā)展趨勢。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多元文化的策略
(一)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多元文化
就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看來,總體而言是合格的,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最為主要的便是音樂視野相對狹窄,音樂知識較為單一。他們除了對課程音樂內容有所了解以外,對其他各地區(qū)、各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以國外民族音樂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換言之,多元音樂文化的專業(yè)素養(yǎng)較為缺乏,這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其教學能力,使得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學的多元化發(fā)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滲透的過程中應該滿足一定的要求,換言之,小學音樂的教學目標應該始終保持多樣性,使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和感知能力進一步得到培養(yǎng)和增強,同時教學內容要保持多元化,所謂多元化指的是,教師既要發(fā)揮好原有教材的教學價值,還應該不斷拓展并整合不同的教學資源來豐富小學音樂的教學內容,從而不僅在教學過程中使多元文化得到很好地表現(xiàn),同時使本地文化也得到發(fā)揚。因此,將多元文化滲透進小學音樂教學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對各國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備多元、豐富的文化知識,這是小學音樂教學滲入多元文化的基礎。
(二)進行音樂多元教學體系的建設,增強多元文化的融合性
音樂的多元教學體系,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體系,既有一般教學體系的共性,更有自身的特性,它包含音樂教學的多個層面,對此,教師要從多元的角度出發(fā),采取好相應的策略。此外,教學方法要保持多元化,唯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提升其課堂參與度。因此,教師應該充分了解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興趣愛好,從而采取多樣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可以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目的,還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調動,使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素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本國音樂文化
我國有56個民族,不同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都形成了獨具特色、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典型的蒙古族、滿族、藏族、苗族、彝族等,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民族更是多姿多彩,共同組成了我國豐富的音樂資源,這些音樂資源既是音樂課程教學的寶貴財富,更是音樂課程中滲透多元文化的主要載體。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教學資源,并盡可能地發(fā)揮其應有的教學價值。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少教師對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及其背后所承載的多元文化往往不太重視,這就使得他們在教學中難以去有效地運用各種民間音樂資源,從而導致了音樂課堂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呈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單一性,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在學習本地、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時,多學習其他地區(qū)、民族的音樂文化,借助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讓小學多元化音樂教學能夠順利開展。
(四)通過賞析各個國家的經典作品,加強文化的交流和滲透
因為小學生比較活潑,對于不知道的知識總是充滿了好奇心,但是如果教師總是以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一成不變的填鴨式教學,那么學生就容易對其產生厭倦,最終導致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不高。所以,教師要階段性的給學生組織音樂的鑒賞課程,讓學生能夠通過不一樣的音樂風格,不同國家的經典音樂來對學生的鑒賞力水平進行拓展與提高,并通過相對應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音樂鑒賞當中能夠理解多元化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身音樂文化綜合素質。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鑒賞一個經典作品的時候,可以采用視頻的播放方式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當中鑒賞到舞蹈的美妙。教師在播放完視頻之后,也要對創(chuàng)作者進行一些介紹、評價和概述,以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的年代背景等。讓學生能夠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文化背景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作品的欣賞水平及鑒賞能力。
(五)在情感體驗中滲入多元文化,促進文化滲透
音樂的本質是情感的抒發(fā)與傳遞,學生之所以在音樂欣賞中受到感染與熏陶,歸根到底是情感體驗的結果。換言之,情感體驗是小學生音樂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讓學生對音樂學習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還能通過音樂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因此,為了更好地滲透多元文化的內容,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尤其是學生的情感體驗中,要注意巧妙地融入多元文化的內容,這一方面能夠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豐富其音樂知識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夠強化其人文修養(yǎng),提高其文化素質。
樂器進課堂是當前音樂教學的主要趨勢,而不同的樂器其本身就象征著不同的音樂文化。受主客觀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樂器難以直接帶入到音樂課堂之中,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課前所準備的不同樂器對這首曲子的演繹播放出來,這既能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樂器的魅力及差別。除此以外,驕傲是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識在課堂上嘗試去演唱這首歌,這符合新課程改革中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教改理念,對于課堂內容的豐富以及學生積極性的提高都有著積極意義。
三、結語
眾所周知,音樂教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教學之路相當漫長,教學效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不斷地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以及課程教學的具體規(guī)劃等要素出發(fā),去反思、總結,并從時代發(fā)展的宏觀層面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就目前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背景而言,教師一方面需要認知到堅守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在音樂教學的實際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其他民族甚至國外的文化,從而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開拓學生的音樂事業(yè),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潔瑩.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施研究[J].中國文藝家,2020(12):139-140.
[2]程繼紅.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與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3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