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花
【摘? ? 要】本文簡要闡述了生本課堂理念的內涵,分析了生本課堂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分別從優化課前導入,調動學習興趣、加強教學引導,引發深入思考以及革新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提出生本課堂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生本課堂理念;小學科學;科學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6-0078-02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based on Student-based Classroom Concept
(Huangt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Huian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HUANG Shuhua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tudent-based classroom,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student-based classroom, and optimizes pre-class introduction, mobilizes learning interest, strengthens teaching guidance, triggers in-depth thinking, and innovates teaching evaluation to improve In terms of teaching effect, etc.,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concept of student-based classroom is proposed.
【Keywords】 Student-based classroom concept; Primary school science; Scienc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一、生本課堂理念的內涵
生本課堂指的是以生本教育理念為基礎衍生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互相溝通與交流,構建和諧、民主的教學課堂。生本課堂主張先學后教和以學定教,因此在整節課堂上,教師始終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展開合作探究與學習,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二、生本課堂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一)對生本課堂缺乏全面認識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生本課堂的構建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教師對生本課堂不夠了解,再加之對科學教學的不重視,在教學中通常只是簡單地為學生介紹科學知識,沒有帶領學生深入分析,未能貫徹落實生本課堂理念。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科學教材中的實驗內容時,只是簡單地通過口頭講解為學生介紹實驗的步驟和結論,很少帶領學生利用教具展開實踐,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科學知識。長此以往,嚴重打擊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提升科學教學的有效性,無法發揮生本課堂的教育優勢。
(二)教學的方法單一、落后
小學科學教學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環節中可以借助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開展教學活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幾乎很少聯系實際,而且對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設備的應用比較少,無法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科學教學的效果不佳。
(三)課堂的氛圍不理想
在過去的科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忽視了創設教學氛圍。實質上,對于小學科學教學來說,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都能夠借助實驗的方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的理解。若教師在教學期間直接告知學生問題的正確答案,會嚴重削弱他們的探究欲望。如今許多科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忽視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氛圍,未能引發小學生自主展開探索,阻礙了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的進一步優化。
三、生本課堂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優化課前導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課前導入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只有在課前導入的環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小學生跟隨教師深入的腳步學習科學知識,加深他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提升其課堂參與度。科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當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綜合采取各種方式進行科學課程的教學,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探究動力,確保科學教學的效果。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地向學生呈現科學知識,提高科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采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吸引小學生的注意,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增強小學生的感官體驗,讓他們對教師講解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比方說,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觀察魚”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使用大屏幕為學生出示一則謎語:沒有胳膊沒有腿,從來沒有離開水,走路一直不用腳,走起路來搖頭又擺尾。通過讓學生猜謎語的方式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魚。之后,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鯽魚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觀察鯽魚的生活環境以及身體特點,觀察鯽魚是怎樣呼吸的,用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魚在水中游動的畫面,引導他們試著畫出魚的形態,比一比哪位同學畫得更逼真,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加強教學引導,引發深入思考
考慮到低年級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為了提升教學的效率,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小學生的引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一些有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或者還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點燃學生的探究熱情。小組合作是生本課堂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促使他們一同完成學習目標。教師在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應當合理劃分學習小組,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給小學生留課后作業時,需要給他們布置一些易于小學生接受的任務,鼓勵他們在課余時間展開學習和探究,實現知識的鞏固與提升,保證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植物”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思考問題:你們知道大樹是怎樣長成這么高的嗎?如何可以使種子發芽?在提問完以后,給學生留下5到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討論,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名代表進行闡述,以此來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在為學生講解完這單元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后任務,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植物的種子,鼓勵他們在父母的幫助下培育種子,觀察種子從發芽到成長的整個環節,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保證科學教學的效果。
(三)及時歸納總結,梳理教學重點
在給學生講解完某一課或某一單元的知識以后,教師應當及時地總結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整理,強化小學生的記憶。在課堂總結階段,教師應充分考慮生本課堂的創建,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將總結的權利交到學生手中。教師可以教會學生正確的總結方法,比如總結出“這一單元主要講解了哪些知識?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通過學習這單元的內容自己產生了哪些感想?”教師引導小學生進行總結后,可對他們的總結做出評價,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課堂總結活動中,教師也可以使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大膽地提出自身的看法,和其他的同伴保持密切的溝通與交流,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膽量。此外,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可以推動小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在科學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增強他們的課堂歸屬感,為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參與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學習,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取長補短,凸顯他們的主體性,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除了采取合作學習模式外,教師還應當結合競爭機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總結,在學生合作討論結束后,鼓勵各組的小組長分別匯報。在一個小組進行匯報時,教師要要求其他的小組進行仔細傾聽,針對其他小組的發言提出指正和補充意見,然后由教師評選出優秀的小組,對表現優秀的小組成員提出表揚和物質獎勵。可見,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同時引入競爭機制,能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高科學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綜上所述,生本課堂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對生本課堂缺乏全面認識,教學的方法不科學等。為了改善這一系列問題,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充分參考上述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的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本課堂的教育價值,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推動小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悅,馮青來.小學低年級科學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05).
[2]王明賢.影響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實施的因素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
[3]黃承宗.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J].華夏教師2020(18).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