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調芳
【摘? ?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等方式進行德育滲透,從而有效促進教學的改革與教育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本文將就德育滲透的含義與意義進行闡述,并就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德育滲透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德育教學;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3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7-0056-02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 Shandan junior middle school, Wushan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LING Tiaofang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iddle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we need to take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such a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creation of life situations and other ways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目前,在初中的教學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是最基礎的課程,也是初中學生必學的科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在核心素養(yǎng)與德育滲透的模式之上,會幫助教師展開教學工作,課堂效果也會取得更好的質量。書本的教學內容是不滿足新背景下學生的教學的,教學模式也不再適應學生的學習,因為初中生已經開始對自己的思想有了獨特的了解和定位。目前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以便于幫助學生在未來的人生和學習上更好地發(fā)展。
一、德育滲透的概念
德育滲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這些影響主要在學生的學習、思想、性格等內容上。由于德育滲透的特殊性,因此,它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成長,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德育滲透中,教師應當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導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與核心素養(yǎng)的關系最為密切。
二、德育滲透的教學意義
德育滲透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德育滲透為輔助,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所強調的是教學的知識,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的德育滲透,主要是關注學生的成才方面,也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的德育滲透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新時代學生,也能幫助學生在未來的人生和學習上更好地發(fā)展。
三、德育滲透教學策略
(一)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時代的躍進,對于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這也是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要模式與條件。在以往的課堂上,主要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教學,而學生在講臺下學習知識。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也不能滿足學生上課的需要。而全新的課堂主要是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轉為主動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參與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形成良好的教學循環(huán),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并且最主要的,現(xiàn)在初中學生具有自己的個性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方法有所創(chuàng)新,只有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才能從根本上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鑒于此,教師應該善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進行生動形象的課堂演示,使學生從故事中理解德育的概念,掌握道德品質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xiàn),從而更好地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效果提升。
教師在教學《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程時,作為教師,可以首先做出表率作用,先在課堂上介紹自己,將自己一些有趣的事情講給學生聽,隨后,就讓他們面對同桌或者前后的同學互相介紹,并且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而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融入課堂,主動分享自己的故事。這樣的上課模式,可以讓學生自己體會教師上課的內容,再將自己在課堂上的感受結合起來,加深課堂影響,從而在內心銘記。此外,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根據(jù)一些名人的故事來啟發(fā)學生,并且讓學生自己思考從故事里面提取到了什么知識和信息,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在課堂的結尾,教師可以借此機會,號召學生向名人學習,以名人作為榜樣,學習他們的精神,以此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樹立遠大理想。
(二)課堂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情景教學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由自在盡情地感受、去思考、去聯(lián)想,從而投入課堂、參與課堂、融入課堂。學習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對課本上的知識的學習,而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更快地成長,是為了以后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學習到相關的優(yōu)秀品質,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對此,教師應該善于從實際生活入手,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與生活實際進行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熟悉感,更好地體會道德素養(yǎng)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表現(xiàn),從而促進學生對于道德品質產生的深刻理解。
在上第四課“情緒的面紗”——《情緒的管理》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設計幾個簡單的教學情景,并且在表演完成之后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評價。情景的涉及盡可能多樣,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表演,并且從角色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并且提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繼續(xù)扮演教師的角色,在有關方面可以進行具體的解釋,以此來啟發(fā)同學的思考。讓同學思考,假如自己是情節(jié)里面的人物,會怎樣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并且選取學生回答中優(yōu)秀的答案來進行分享,也可以布置一個小作文,當作同學們的課后作業(yè)。這樣,學生在完成一堂課的學習之后,又可以加深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并加以理解和領悟。這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方式。
(三)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意識
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思維素養(yǎng),更大的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培育社會主義新人;在以前的課堂中,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都很單一。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尋找相關資源,積極組織一些其他的課外活動,比如課堂辯論賽,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以便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學習,更快樂地成長。
教師在教八年級第二課的《公共生活新平臺》之中,就可以組織一場關于網絡的辯論賽。在辯論的過程中,辯論觀點由學生自己提出,分為正反方。同時,教師又要給同學充分時間,以便于資料的準備。在辯論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做好筆記,并且可以就參賽選手的觀點進行發(fā)言。辯論的最后,由教師來進行統(tǒng)一評價,并且可以評選出優(yōu)秀的辯手。在辯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表感言,教師總結的階段,也可以再次引出生活中的道德素質問題,從而啟發(fā)學生自己去進行深入的思考。對于辯論出的結果,教師也可以進行總結,從而教導學生保持一刻安然的得失心態(tài),以此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學習和人生道路。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道德就是一個人的標志,也是一個人所必須擁有的。所謂的法治,也就是人的行為準則必須在法律的規(guī)定之上,杜絕生活中道德素質低下的問題,從而構建和諧的社會。初中正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正是塑造人才重要時期,所以,初中生也是未來國家發(fā)展的棟梁之材。而一個國家人才衡量的標準,是人才的道德素質,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是必須也是必然的。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核心素養(yǎng)和德育滲透也成了一個難題。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以便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何迎春.淺談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考試周刊,2020(59).
[2]張杰,王靖宇.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20(04).
[3]馬凱娜.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滲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