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琴
摘 ?要: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具有功利傾向,忽視了學生的自由發展。小學生的認識能力與其心理特征、身體發育等情況密切相關。以活動單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開展教學模式,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互融合,突出學生的自覺行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活動單導學模式是現階段小學生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開展了活動單導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該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策略:明確教學目標,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權利,回歸學生主體性,實現角色轉變,提升學生的活力;優化展示方式,體現課堂魅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激勵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主習慣。
關鍵詞:活動單導學;小學數學;教師;策略
在新課改深入實施的進程中,為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涌現出來。眾所周知,傳統教學方式多以灌輸式為主,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以活動單導學模式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通過改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探索問題,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一、活動單導學模式概述
活動單導學起源于20世紀上半葉,在當時教學科學化的浪潮中,活動單導學逐漸興起并得到業內認識的廣泛認可[1]。所謂的活動單導學指的是通過“活動單”的媒介作用,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高質量完成教學目標的模式。與“學案導學”模式相比,這種教學方式更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任務單的形式向學生呈現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思考。需要說明的是,活動單導學模式對于課前任務單的設計更加簡潔明了,使學生不受思維定勢的約束,給予學生和教師更大的思維空間,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2]。
二、活動單導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其生理和心理特點具有獨特性,受身體發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該時期內小學生的智力從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應該充分了解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采用形象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活動單導學模式的應用能夠發散小學生熟悉思維,提升數學能力,掌握數學知識,有助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
首先,活動單導學模式有助于學生發散數學思維。數學教學相對枯燥,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其思維對象主要是數和形。小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黃金時期,也是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活動單導學模式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結構特點,結合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活動,幫助學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比如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性思維。
其次,活動單導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提升數學能力,掌握數學知識。小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強,但是對于外界事物的變化更為敏感,注意力堅持力度不夠,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活動單導學模式下,教師需要緊緊抓住小學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的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出具有生活化情景的教學氛圍,采用情境下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氛圍中集中注意力,并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單導學模式注重活動后的小結,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系統的整理所學的數學知識。
三、活動單導學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策略
第一,明確教學目標,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言而喻,“活動單”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考慮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活動單較為簡單,小學生會喪失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反之如果活動單較為復雜,小學生會產生煩躁焦慮情緒,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因此在活動單設計過程中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妥善運用心理學知識,設身處地的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有效的教育方式、采取積極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確保小學生的興趣處于積極飽滿的狀態。在活動單的指導下,教師可以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者學有所得,學習目標對于學生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引導意義,因此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緊緊圍繞目標出現。以《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為例,該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小學生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可以設置摸球游戲,讓學生理解袋子里有幾個球,摸到其中一個的可能性就是幾分之一。
第二,尊重學生的權利,回歸學生主體性,實現角色轉變,提升學生的活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導、權威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極大的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活動單導學模式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自身權利,通過教師有效引導,讓學生領悟數學的思想。美國教育學家卡爾羅杰斯認為學生是具有情感的個人,師生之間應該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最大程度上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心理,為學生創造安全的心理氛圍。在活動單導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應該退居幕后讓學生走上前來盡情的展示自己。
第三,優化展示方式,體現課堂魅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育就是生活,創造生活化的學習環境,構建富有魅力的課堂氛圍。對于小學生而言,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和權利。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中,應該考慮學生的天性不斷豐富活動層次,積極創設思維活動、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內容,合理安排活動順序。
四、結束語
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是現階段小學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近年來活動單導學逐步深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生理和心理發育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小學數學教育的開展應該充分重視其特點,通過活動單導學將數學教學形象化、生活化、邏輯化,促使學生思維變動性增強,創造素質得到拓展,進而提升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莊美芳.讓學生在"讓學課堂"中快樂成長——以"活動單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3(6):27-28.
[2]方健華.走向生本,以學定教:有效教學從理念到行動——基于區域推進"活動單導學"模式如皋經[J].江蘇教育研究, 2009, 000(010):P.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