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 要:閱讀是語文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條件,才能實現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目前,農村學校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很多限制因素,想要提升小學生閱讀的質量,就要明確問題所在,通過有效途徑促使語文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分析限制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的有關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方法和解決對策,希望幫助農村小學教學獲得進步。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閱讀;限制因素;完善對策
一、限制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的相關因素
(一)學生生活經驗的局限
由于農村經濟條件較差,教學設備匱乏、現有設備陳舊等硬件條件上的限制,導致語文教學工作受到阻礙。相比于城市學生,農村學生的生活圈子窄,對課本中所描述的風景和事物都缺乏了解[1]。因此,農村生源學生在生活閱歷、認知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城市學生。還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在幼兒時期缺少父母的疼愛,沒有幸福的家庭環境,在學習時難以對閱讀教學所蘊含的情感感同身受。
(二)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應該意識到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僅僅限制在課堂范圍內,擴大教學范圍,開設課外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措施。然而對于廣大農村學生而言,缺乏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和對閱讀的積極性是閱讀教學難以獲得提升的主要因素[2]。
農村地區的學生在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后還要幫助家人干農活,同時受農村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一些家長對課外閱讀沒有很強的認同感,認為看課外書就是在看閑書,是不務正業,所以不希望孩子耗費大量讀課外書,更不會為孩子購買課外書,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好習慣[3]。
二、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完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閱讀教學。新時代背景下,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情感、理解、鑒賞和評價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對閱讀有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組織學生閱讀后,自由討論文章的內容、情節和人物特征。這種模式下,教師不再單一的灌輸知識,學生不再被動聽課。學生可以自主閱讀,并向同學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對閱讀素材有更深刻的印象,通過小組討論各抒己見,進行思想碰撞,對作者表達的深層含義及情感有更細致的體悟。
其次,教師要運用恰當的方式幫助學生重拾閱讀信心。當學生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時,老師用微笑鼓勵學生,學生的觀點無論是否標準都要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教師通過有親和力的語態,可以獲得學生的信任和依賴,使師生之間建立更加和諧的關系,閱讀氛圍更加和諧,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二)使用多媒體提高閱讀能力
針對農村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這一問題,語文教師在課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幫助學生克服。通過圖畫、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學生難以聯想的和難以理解的片段。
例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這一篇課文時,由于學生對少數民族的了解有限,難以理解傣族潑水節的熱鬧節日氣氛,對于傣族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及風俗習慣都不能夠深刻感觸。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傣族潑水節的圖片或者視頻,使學生能夠直觀觀察傣族的節日,同時也能看到人們愉快的神態和肢體動作,受到情緒渲染,加深理解潑水節節日的意義。在多媒體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缺乏的生活閱歷,使學習過程變得簡單。
(三)積極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促進閱讀教學進一步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高度重視課外閱讀活動,積極組織課外閱讀,通過對學生積極正向的引導,可以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形成閱讀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將生課外閱讀作為課后作業,并監督學生寫課外讀物讀后感,對學生的閱讀進行逐步的引導。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向教師說明閱讀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讓學生家長形成閱讀很重要的心理意識。
其次,為了解決學生沒有課外讀物可讀的問題,學校應定期為學生提供閱讀書刊,可以通過組織社會援助豐富教室圖書角的圖書,為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提供物質支持,學校也應該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使其形成重視閱讀教學的意識,并支持肯定教師的工作,使學校語文教師投入更多精力在閱讀教學技能的研究上。
(四)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自身需要樹立閱讀意識
農村小學教師要提升自身的閱讀教學水平,要樹立課程意識、樹立學習意識以及教材開發意識,要用自身的品格和愛心來開展教學。教師應重視教育,耐心研究閱讀教學的實踐方法,并提升整合和開發各種閱讀資源的能力,才能夠引導學生將閱讀指向生活,做到從生活中尋找素材,活學活用。
其次,教師要樹立學習的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不僅要完成教學工作,還要合理應用課外時間來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論,積極進行學術研究。
最后,要樹立教材開發意識。小學主要處在打基礎的階段,語文教材上大多是敘事性的內容,部分教材內容是對各個地區的美麗景觀進行的描述。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對景觀的描述手法,結合本地區的自然景觀,作為對教材的探索和擴充,通過豐富、真實的閱讀素材,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結束語
農村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工作的弱勢環節,在今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由于農村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給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困難。作為教師,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推動農村語文閱讀教學工作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逐步改進這一問題,努力克服困難,為農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楊蓉. 瑞麗市傣族地區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
[2]陳靜怡.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3]馬曉燕. 晉中市和順縣李陽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D].延邊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