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摘 要] 課程思政已成為高校廣泛關注的研究課題,各高校的特點不同,對課程思政的研究視角、研究重點和實踐模式也不盡相同。在梳理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的思路,以“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課程為例,對課程思政的內涵及建設實踐進行了研究,系統闡述了課程目標設定、思政素材選取、思政融入點設計、課程評價等課程思政改革關鍵要素的建設方法和實施路徑。
[關鍵詞] 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實踐研究
[基金項目] 2019年度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研究項目“《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課程思政示范課”(KCSZ201938)
[作者簡介] 田 園(1980—),女,山東濰坊人,碩士,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副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37-0173-04? ? [收稿日期] 2021-04-02
一、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開拓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也為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提供了指導。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要完善課程體系,解決好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2]。高校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靠思政課程來完成,還應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成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融合的立體化思政育人格局。
二、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
上海大學在2014年便開始對課程思政的探索,是全國開展課程思政研究最早的高等院校,建設了獨具特色的“大國方略”系列課程,“大國方略”系列課程的創設與實踐獲得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之后,課程思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8年6月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加強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層面來認識。”隨著會議精神的落實,許多高校開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
山東省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最早的高校是齊魯工業大學。該校從2016年開始實施“德融課堂”工作,構建了包括一個領導小組、兩個指導文件、三類德育課程的“123”課程思政工作體系[3],山東省課程思政研究中心在該校設立。2019年4月19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魯政辦字〔2019〕76號)中指出,實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鼓勵思政課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豐富教學內容;鼓勵專業課教師挖掘課程德育元素,推動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教育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我省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優勢,豐富思政教育資源,彰顯齊魯特色。可以看出,山東省將在不斷深化思政課改革的同時,著力推進課程思政“專業思政”改革。緊接著,5月10日—11日,召開了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研討會,會議地點定在了齊魯工業大學。此次會議的召開,引領和啟發了山東省各高校開動腦筋,大膽探索,開辟符合各學校實際的更為有效、更為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
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以來,山東省各高校紛紛行動,山東大學啟動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立項建設;山東財經大學開展課程思政教師工作坊,舉辦打造課程思政金課系列活動;青島農業大學啟動“課程思政教育專項”教學研究項目申報;濟寧學院、山東女子學院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等。各高校開始了形式不同的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三、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實踐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于2019年啟動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建設思路是在每一個本科專業中遴選一門專業課、在通識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中遴選部分課程作為示范課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和德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以點帶面,激發教師投入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建設周期為一年,建設完成后每門課程將會形成一套能夠體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融入點,以及如何評價德育滲透教學成效的教學大綱、教案、PPT課件及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任課教師面向全校開設至少1次示范公開課。
“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課程在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中獲批立項。該課程是一門通識教育選修課,面向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開放選修,包含了思想理念、科學技術、實踐指導三個層面的內容,主要采取了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實踐指導等教學方法,課程內容涵蓋環境問題、環境健康、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生態環境、生態理念、生態文明等內容。隨著人口、糧食、能源、資源和環境污染等世界性問題的出現,以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協調人與自然關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保護國家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生態環境教育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順利推進的思想意識保障,要想消除生態環境危機、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就要糾正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培養生態環保意識,建設生態文明。因此,該課程在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上就顯得尤為必要。
課程思政改革與建設主要包括課程目標的確定、思政或德育素材的搜集、思政融入點的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重構、課程評價等內容。筆者以該課程為例,介紹課程思政的改革與建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