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摘要】古詩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藝術價值以及文學價值不可估量,因此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但是,由于高中生的認知能力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所以在對一些內(nèi)容復雜的長篇幅古詩文閱讀過程中具有一定困難,再加上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學生感覺非常枯燥,毫無興趣可言,因此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本文就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古詩文群文閱讀的實踐措施展開了深入探討,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高中古詩文;群文閱讀;實踐措施
前言:中國是一個傳承了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因此,學習古詩文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獲取,開闊他們的眼界,自身的文化涵養(yǎng)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使他們對民族文化充滿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古詩文的學習在高中階段不僅非常重要,而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其中的意思,將會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xiàn)。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借助群文閱讀,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學習能力也隨之增強。
一、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展開群文閱讀
在古詩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他們在拘謹?shù)沫h(huán)境下,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學習效果將會是事倍功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應該主動去學習。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對教學體系進行重構,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更好的探究和交流。
比如在學習《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這一組古詩文時,《歸園田居》講述的是陶淵明歸隱田園以后的愜意,以及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夢游天姥吟留別》則是李白對于自己夢境的描寫,其中運用了非常大膽的夸張手法。《登高》寫的是秋天江邊的寂寥景色,借此感嘆自己的年老多病、窮苦潦倒。針對這些內(nèi)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分組,并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這樣有利于他們形成獨到的見解。然后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文本展開分析和思考,說出自己的觀點。就以《夢游天姥吟留別》來看,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分析,得知這首詩表面看似是對夢境的描寫,但是其中蘊含了作者不畏權貴、憤世嫉俗、追求自由的強烈心情,尤其是在古詩末尾能夠體現(xiàn)出來。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情感、寫作技巧、主題三個方面對這三個作品進行賞析,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充分理解這些古詩的意思,而且對于其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也能實現(xiàn)整體上的把握。不僅如此,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二、利用審美的培養(yǎng),構建群文閱讀
古詩文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審美價值。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從審美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開展古詩文群文閱讀,并在此過程中,對他們提出相關的要求,特別是要從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從而提高審美能力[1]。
在對古詩文進行群文閱讀時,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教師可以從以下著手,針對不同的作品,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學價值,比如可以從語言、情感等方面進行,這樣學生就可以有更開闊的審美視野。比如在學習李白的《將進酒》時,教師可以從“天生我材必有用”展開,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出指導意見。其中有的學生閱讀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他認為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無故被貶感到非常生氣,雖然與《將進酒》不盡相同,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相似之處,都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抑郁不得志。除此之外,還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對比,比如格式、情境等,感受其中的美,從而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
三、利用思維的發(fā)展,實現(xiàn)群文閱讀
在學習過程中,人們的思維變得靈活敏捷,而且更具深刻性和批判性,實現(xiàn)了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在選定議題時,必須要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且設置一定的難度梯度,以此來引發(fā)學生對于實際生活的思考,從而進行深入的探究,并且最終可以用語言準確的表述出來,實現(xiàn)自身思維品質的提升[2]。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議題的篩選。
比如在統(tǒng)編版高二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二單元中,分別是從《墨子》、《莊子》、《老子》、《孟子》等里面選取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教材編輯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圍繞這個議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這些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同之處。經(jīng)過分析可以知道,這些內(nèi)容表達的都是作者本人對于國家治理的態(tài)度,將其放在一個單元,有利于學生進行對比,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通過上述方式,學生對多篇材料進行群文閱讀并比較,幫助學生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而且通過發(fā)現(xiàn)多個閱讀文本的表達方式以及表現(xiàn)手法的區(qū)別和相同之處,學生的思考會更具有深度,思維品質相應的得到有效提升。
四、借助文化傳承,進行群文閱讀
對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傳承并發(fā)揚出去[3]。《意見》明確提出:“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根基所在,更是廣大人民的精神支柱。文化自信才是支持我們走向遠方的最主要力量。”因此,教師可以圍繞生命價值,青春夢想、愛國情懷等話題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學習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可以以“愛國”為主題,讓學生自行閱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春望》、《示兒》等古詩詞,了解作者是如何將愛國之情抒發(fā)出來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通過追溯歷史事件和人物來表達情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通過夢境來表達愛國之情;《春望》則是對當時的戰(zhàn)火連天進行了深入描寫;《示兒》通過作者自己對兒子的囑咐來抒寫情感。以上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寫作手法,而且通過古詩文中作者對國家的熱愛,引發(fā)他們自己的感情,愛國之情更加強烈。
結束語
總之,隨著對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現(xiàn)階段,單篇閱讀方式已經(jīng)逐漸被其他的閱讀方式所取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群文閱讀。同時閱讀多文本,符合當下網(wǎng)絡時代的閱讀特點,使得學生可以在閱讀時更加便捷,而且閱讀質量也能夠得到保證,語文課堂回歸閱讀本源,他們的閱讀量大大增加,閱讀效果也得到進一步提升,為進一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曉旭,唐瑛.淺析中學群文閱讀課的選文誤區(qū)及角度——以高中古詩文群文閱讀教學為例[J].課外語文,2021(25):54-56+60.
[2]郎秋葉.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古詩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01):190-193.
[3]李瀟杰. 高中古詩文閱讀教學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西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