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普芬
【摘 要】 師生關系是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在幼兒園中,和諧的師幼關系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它影響著幼兒良好德行的形成、影響著教學實效性。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用愛貫穿始終,傾心付出真情與時間,與幼兒建立親切、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幼兒才能愉快地生活、學習和成長。
【關鍵詞】 師生關系? 和諧? 策略
師生關系是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師要把自己無私的愛施與孩子,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則,深入到和孩子的交往中,與幼兒建立親切、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構建和諧師幼關系,將“愛”貫穿始終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說過: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時刻發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以滿腔的熱情關懷幼兒,全面照顧和耐心教育幼兒,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公正地傾注給幼兒。
1. 愛幼兒,要多點寬容和理解。幼兒園的孩子由于年齡特點,經常犯一些小錯誤而自己卻不知道,教師要耐心的去幫助、指導幼兒,不要急于指責,其實孩子的許多變化是在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在成人的說教中形成,因此,教師要多一點寬容與理解,避免直接的訓斥和指責。
2. 愛幼兒,要有民主的作風。教師在與幼兒互動時以怎樣的方式對待幼兒,就會營造出迥然不同的氛圍:例如教師以民主的作風與幼兒交流,氛圍就會是寬松、愉快的;若以專橫的態度,氛圍就會比較壓抑;若以放任自流的方式,則會是一盤散沙。這也將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師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及需要, 充分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采用正面教育的方式循循善誘,這樣才能使孩子心情舒暢,欣然接受。
3. 愛幼兒,要善于用情、傳情。一個信任的眼神、贊許的微笑、鼓勵的手勢,都能給師幼關系帶來和諧的音符,激發出幼兒的情感,使之產生良好的心理感受,拉近師幼間的心理距離,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了師幼間的情感交融。因此,教師在與孩子交流時,要善于運用肢體語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言語與幼兒互動,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平易近人、親切可信。
4. 愛幼兒,要施愛于批評之中。教師愛孩子,常常贊揚孩子的點滴進步,同樣教師也應用懷著這樣的愛去糾正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幫助孩子找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但是在批評時一定要有允許孩子犯錯的胸襟,接受他們缺點產生的合理因素,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幫助、指導。這樣在批評時,孩子能感受到教師的拳拳之心、真摯之情,從而促進師幼間情感的交融。
二、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則
每位孩子在智力、情感、技能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教師要以民主平等的原則,理解尊重每一位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幼兒,拉近師幼間的關系,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產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1. 學會欣賞幼兒,不要過多的干涉。例如:幼兒園舉行了一次同課異構的活動:主題建構《美麗的花園》。由兩位老師各自設計組織活動,最后的教育效果卻迥然不同。其中一位教師在幼兒活動中沒有干涉幼兒,以幼兒的親密伙伴的身份共同合作,活動結束時,我們發現:孩子們共同合作搭了一個非常美麗的花園。從花園的布局,到各種形態的花,都充分體現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另一位教師在活動中經常催促幼兒要搭建出漂亮的花園,孩子們搭得不符她的要求時,馬上要求重新來。活動結束了,花園也沒建成。從這兩個鮮明的活動我們發現:幼兒活動中執教者過高的期望會給予幼兒無形的壓力,過多的干涉會影響幼兒想象力,教師要學會欣賞幼兒,提供機會讓幼兒自己多思考,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
2. 為幼兒創造更多參與的機會。例如:在班級的管理中,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增強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在班級的環境布置中,與幼兒一起設計美化班級,與幼兒一起整理班級;在區域活動中與幼兒共同商討規則。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獲得成功感,而且可以消除師幼之間的戒備心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坦誠,寬容的師幼關系。
3. 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各種活動。如:角色游戲中,老師可以在“娃娃家”里扮演“媽媽”,和孩子們一起過家家;可以在“小小理發屋”里扮演理發師,為孩子們打造靚麗的造型等等,我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在無拘無束地交往中建立起了親密的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放下老師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這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4. 以客觀態度評價幼兒的行為。每個孩子內心都懷著當個“好孩子”的真誠愿望,希望得到老師的愛護和肯定,所以作為幼兒教師,在評價孩子的行為時要慎重,不要武斷,尤其是對少數調皮愛搗蛋的孩子,更不能憑主觀作出判斷。一次,我喉嚨發炎,在組織集體活動時找不住到盥洗室咳痰,一回教室就聽一位幼兒說:“韓偉離開位置了,還推小朋友。”韓偉不服氣地大聲喊:“老師,我沒有。”我看了看韓偉,心想,這孩子老是愛搗蛋。但還是冷靜的對韓偉說:“那你說說是怎么回事啊。”韓偉低下頭說:“我看見蘇老師不舒服,想去給您倒杯水,就離開座位了,不小心碰到了蘇穎,我……我不是故意的。”原來是大家誤會他了。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當孩子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時,我們應保持冷靜,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客觀做出評價,不要立即責怪,否則可能會因為我們的主觀臆斷或是不恰當的處理方法,扼殺他們一些積極的情感。
參考文獻
[1] 陳紅英.走出誤區,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教育界[J].高等教育研究(下),2014.
[2] 覃夢玲.詩意地守候精神家園[J].高校招生,學科指導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