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超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留守兒童這一群體逐漸龐大,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如何進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本篇文章主要立足于學校教育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希望為相關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數學教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留守兒童主要指的是父母長期在外務工,而將孩子留在家中與親戚共同生活的一種社會現象。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近些年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社會所普遍關注的話題。小學階段是孩子們成長的關鍵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很有可能成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阻礙。在此背景下,學校教育成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數學教師陪伴學生的時間更長,筆者基于自身的教學經驗研究怎樣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數學教學之中,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意義
1.現狀分析
目前學校教育比較重視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多在校園內開設心理輔導教室,希望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問題。但是由于留守兒童年紀較小,性格普遍內向,校園內的心理輔導工作見效不大。在新課標的改革下,許多教師忙于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忽略學生的心理發展,教師一味鉆研如何提高學生成績,而將學生的心理教育拋之腦后。教師的綜合素養能力有限,對于心理輔導這樣的事不夠專業,都導致校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能得到切實的落實。
2.意義
目前在我國留守兒童群體數量較為龐大,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必須重點關注。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將使學生獲益終身,對學生個人來說意義重大。同時在課堂上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課堂教學內容當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也是一位教師職業素養的體現。
二、數學教學滲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具體策略
1.完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般來說,教師作為傳統教學方式的主體,在課堂開展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要重視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使之符合現代教育的目標。留守兒童健康教育的問題首先要得到教師的關注,教師才能在課堂上將之滲透到教學中去。教師應該認識到,在學習中學生和老師同樣是主體,地位是平等的,學生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愿意接受的知識內容和課堂開展方式。因此教師要積極創新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建立平等而活躍的交流式課堂。關注班級內留守兒童的課堂動態,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下,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所傳授的內容。
2.豐富教學方式,打造輕松愉悅課堂氛圍
數學課程本身相對難度高,學生容易對該學科產生抵觸心理。尤其是留守兒童群體,本身性格成長缺失父母關注,面對較大的學習壓力,很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為此教師要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隨著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和大數據已經非常普遍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這給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帶來更多機遇。信息化教學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包括教學課件、虛擬實物展示等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形象而生動地向學生展示相關知識。此外,“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等都是信息化教學的具體應用,對創建情景課堂有一定幫助。初中數學教師,更應該當有責任有義務提高自身利用線上教學資源的能力,順應時代潮流,投入更多的時間,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的桎梏。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成功地給學生帶去愉快的學習體驗和高效率的知識獲取,使學生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學習途徑更多、學習體驗更優質,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心理壓力問題。
3.開展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實用型學科,學習數學要從實踐中來,最終應用到實踐中去。因此老師要十分重視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例如可以開展一些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對課堂活動的內容進行提前設計,并且在活動開展中活躍班級氛圍,使得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的同時,也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地消除學生心理上的負擔,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狀態下探究學習。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在一種互動式教學環境中共同探討問題,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也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學生的心理壓力獲得調節,自我得到機會展示,由此可見,課堂活動是幫助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舉措。
結語
教師在數學教學當中不應該僅僅關注學生的專業成長,更應該將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納入教學目標中,切實做到將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滲透到數學教學當中去,潛移默化影響兒童心理成長。使兒童在能夠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三觀,實現長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碧霞. 開啟心扉讓課堂更具魅力——小學數學教學中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探析[J]. 新一代月刊, 2013(3).
[2]曾朝機. 留守兒童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J]. 新課程(下), 2013(8):16-17.
[3]丁海青, 張桂榮. 家庭學校社會在農村留守兒童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中國性科學, 2013, 22(00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