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英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在進行初三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質的培養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初三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正是處于重要的轉折點,化學又作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因此,需要得到教師和學生的注意。本篇文章根據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培養初三學生化學核心素養提升來寶貴的意見,優化了初三化學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科學合理的對待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化學教學;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析
引言:
現階段,學生基本上都是從初三開始學習化學知識的,也就是說初三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開始的地方,也是入門的時候。在通常的情況下,初中階段的化學課程都是從初三時期開始的,這對于學生來說壓力是非常大的,僅僅只有一年的時間去學習化學知識,再加上還需要對其他的科目進行復習,這就會導致學生們的時間非常的緊迫。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更加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初三化學知識的學習,并且可以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初三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初三化學教學工作的時候,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和進步。初三是學習化學關鍵時期,學生具有良好的核心素養之后,可以更加從容的面對之后的化學學習。
二、初三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一)利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來學生進行學習
教師在進行初三化學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利用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的去進行思考,進而完成相關的學習目標[1]。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知識講授的時候,可以逐步的引導學生自主獨立的進行思考,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成長。
比如在學習《化學與健康-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以前看過的動畫片“大力水手”為什么會吃菠菜,是因為菠菜中含有哪種元素呢?學生會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去尋找答案。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讓他們在課下查找一下人類的哪些疾病與化學元素有關系,并且在下一次上課的時候與大家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素養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教師需要明確化學教學要點進而優化教學內容
教師在進行初三化學教學工作的時候,想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需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和技能。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優化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將教學內容不斷的進行調整,這樣可以在核心素養下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能力[2]。
比如在學習《燃燒與燃料-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之前學習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進行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也知道二氧化碳可以讓燃燒的小木條熄滅,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知識,讓學生可以利用之前學習過的知識來更好的理解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這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教師通過層層遞進不斷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幫助學生獨立的完成學習,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三)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在進行初三化學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3]。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現代社會發展情況來進行。
比如在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物質組成的表示》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空氣中的化學成分展示出來,教師可以利用視頻以及圖片的形式將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展示出來,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到空氣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在此基礎上,現代教學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可以將關注度完全的放在課堂上,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在初三階段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所學習的內容是化學基礎方面的知識,這也為學生之后化學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教師在進行初三化學知識講授的時候,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對學科要素進行確定,進而逐步的將所講授化學知識內容進行完善,提升化學課堂的效率和質量,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可以更好的進行學習化學知識,教師也能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想要在核心素養下開展教學工作,就需要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位置,逐漸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可以獨立的進行思考,這對于學生之后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林燕.化學教學中學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以“水的組成”課堂教學為例[J].高考,2021(09):143-144.
[2]華煒.培養高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化學的反應”為例[J].中學課程資源,2020(03):44-45.
[3]吳桂蘭.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淺談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J].新課程(中),2019(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