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媚嬌
【摘要】文章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存在主要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了具體解決對策: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習作興趣;運用多元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引導學生積累素材,豐富學生認知;重視課外習作指導,做到長期踐行;傳授學生寫作方法,提升習作技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習作興趣;習作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從某些方面看,習作是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載體[1]。隨著教育部門對學生習作的日益重視,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對習作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也在不斷進行[2]。研究發現,習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持續、深入的研究。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習作教學始終是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的老大難問題。一線教師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雖付出很多努力,但取得的教學成效并不明顯[3]。之所以出現此種情況,主要源于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具體如下。
(一)忽視習作活動的主體
從某種程度上說,習作不僅僅只是小學生個體生命的運動,更是小學生“意—言—意”實現多次循環往復的過程,習作與語文其他單項訓練相比,難度更大。不過,在實際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文”本身的關注過多,對習作主體——學生的關注過少。由于小學生在寫作方面明顯缺乏內驅力,因此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也不會有過多情感投入,無法產生濃厚的習作學習興趣。習作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僅是一項被動完成的任務而已,習作語言只能成為小學生被迫發出的“吼聲”。
(二)忽視多元教學的運用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喜歡采用傳統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從本質上說并無太大問題,在教學成效上也較為顯著,但長期反復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很容易使學生的習作學習興趣下降,很難讓學生產生新鮮感[4]。之所以會產生此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了多元教學模式的運用。訪談中有小學語文教師表示:“我曾經嘗試過采用多元教學模式進行習作教學,但總感覺教學過程過于麻煩、煩瑣。不如用傳統講授法來得直接、容易。”為不斷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積極運用多元教學方法,讓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多元教學方法的引導下不斷得到提升。
(三)忽視寫作素材的積累
在小學習作課堂中,很多學生感覺頭腦空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針對此種情況,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將其歸因為小學生的表達能力還不夠強。事實上,之所以會產生此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很多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并不注重對周邊的事物進行觀察,缺乏足夠的寫作素材。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經歷很多有趣的事情,欣賞過很多優美的風景,對于這一切他們并未及時記憶在腦海中,也未及時記錄在日記里。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雖然注意到這一點,注意到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性,但未經常提醒學生應注重積累寫作素材,更未向學生傳授寫作素材的積累方法。由于缺乏寫作素材,學生在寫作中頭腦空空就不足為奇了。
(四)忽視課外習作的指導
調查顯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不會對學生的課外習作練習進行指導。之所以產生此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未在內心深處對學生的課外習作練習重視起來。訪談中有小學語文教師表示:“我認為,只要做好課堂習作教學就完全可以了,并未在課外習作練習方面予以學生更多指導。事實上,我也曾經想過要這樣做,但家庭瑣事太多,所以也不想對學生的課外習作練習予以更多指導。在這一點上,我在今后定然會逐步改進,不斷加強對學生的課外習作練習進行指導。”
(五)忽視寫作方法的傳授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過分關注習作本身,如字、詞、句的運用是否準確等。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殊不知寫作也是需要方法的,但恰恰這一重要方面往往被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所忽視。寫作方法決定小學生習作能力,決定他們是否可以得心應手地進行寫作[6]。若小學語文教師僅關注習作本身,不向學生傳授任何寫作方法,那么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將很難得到快速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寫作方法的傳授,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解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問題的具體對策
為解決上述問題,促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提升,筆者特提出如下對策。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習作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必須始終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例如,為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可同時布置多個習作主題(如“讓我感動的人”“讓我羞愧的人”“讓我憎恨的人”等),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個主題進行寫作。如此不僅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能讓學生游刃有余地發揮自身所長,寫作更高質量的作文。又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生寫習作之前,可倡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擬定習作題目,然后將其板書于黑板上,讓學生投票,最后選擇投票率最高的題目讓學生寫作。這樣的做法同樣能達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效果。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習作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分關注“文”而忽視“人”,應做到心中有學生,唯有如此,方能真正開展好習作教學。
(二)運用多元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習作教學過于保守,僅局限于傳統講授法的運用。傳統講授法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固然有效,但若長期反復運用必然會讓學生失去新鮮感,不利于教學質量提升。因此,建議采用多元教學方法進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例如,在教學“人物的外貌描寫”時,小學語文教師可提前設計制作教學短視頻讓學生觀看,并要求學生寫出一篇有關人物外貌描寫的作文。在正式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對學生的習作進行點評,并教授如何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有關人物描寫的作文。又如,為激發學生寫作靈感,小學語文教師可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觀察,然后要求其根據觀察結果寫作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可運用多元教學方法,不拘一格,只要有助于習作教學質量提升,均可拿來運用。
(三)引導學生積累素材,豐富學生認知
小學生欲寫出高質量作文需要一定的素材積累,這一點毋庸置疑。目前,小學生學習壓力普遍較大,除學校日常學習之外,放學后還需要上培訓班,完成家長布置的作業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小學生很難抽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進行習作素材積累。為解決此問題,建議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讓家長和學生認識到習作素材積累的重要性,督促家長積極引導孩子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習作素材積累。
二是要求每一位學生準備一個“習作素材積累本”,每天必須進行習作素材積累,并將自身積累的習作素材拍照后發到班級群中,讓教師審閱。
三是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在課堂上抽出一部分時間與學生交流習作素材積累心得,讓學生表達自身的所感所悟。
四是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適當運用自身積累的習作素材(并不是要求學生抄襲)。
綜合運用上述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參與習作素材積累的積極性,進而豐富學生認知,不斷提升其習作能力。
(四)重視課外習作指導,做到長期踐行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課外習作指導,具體可采取如下課外習作指導方式。
一是單獨建立一個課外習作指導微信群或QQ群。學生可在課余時間將自身在習作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發布到群中,以便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其克服習作困難。此舉亦可給群內其他同學以有益啟示,幫助其提升習作技能。
二是建立課外習作學習興趣小組。教師可通過遠程指導或實地指導的方式,指導課外習作學習興趣小組的學生進行習作學習。課外習作興趣小組的活動地點可選擇在某一位同學的家中,也可選擇在一些公共場所,如公共圖書館、社區活動室等。若課外習作指導能長期踐行,將使更多小學生從中受益。
(五)傳授學生寫作方法,提升習作技能
小學生接觸習作的時間不長,接受的系統訓練不多,因此習作技能普遍不高。為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習作技能,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習作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向學生傳授一些實用的寫作方法。例如,針對肖像描寫,傳授白描法、特征法、特寫法、神態法等;針對語言描寫,傳授學生對話法、個性法等;針對心理描寫,傳授直接揭示法、內心獨白法、環境映襯法等。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傳授寫作方法。當學生掌握足夠的寫作方法時,他們寫出的作文內容就會更加豐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不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具體的習作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反思與總結,積極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張海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寫作教學指導[J].新課程(中),2019(05):45.
王杰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初探[J].當代家庭教育,2020(11):67.
馮家有.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新課程(上),2019(07):89.
吳斌峰.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