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全興
【摘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擺在山區學校化學教師面前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文章結合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情況談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偏遠山區學校;化學課堂有效性;情景創設;多媒體技術
隨著核心素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部分教師都能自覺意識到要運用核心素養的相關理念去指導日常教學活動,積極在化學課堂上創設更多的與日常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具體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各環節,把教師的“多講”變成學生的“多學”,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作為偏遠山區學校的一名化學教師,筆者在嘗試著運用核心素養的各項先進教學理念去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深感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提高偏遠山區學校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擺在山區學校化學教師面前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為此,筆者結合日常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備課,做到有的放矢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首先要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準繩,既要具體明確,又要全面恰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思考通過哪些內容、活動或練習去教會學生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解決哪些問題,并隨時接收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方法或策略,以求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講到“硫的氧化物 SO2”這節內容時,根據考試要求和新課程人才培養理念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①根據學生在“硫的氧化物”這個模塊基礎知識不扎實的情況,通過讓學生繪制SO2思維導圖去梳理知識網絡并加以記憶,再及時以針對性練習鞏固并反饋學生對該模塊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②根據學生在SO2及CO2性質異同方面認識的難點,以“濃硫酸與木炭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產物探究實驗方案設計”來解決學生在SO2性質認識方面的難點。這樣一節課下來,不僅很好地梳理了SO2的知識重點,而且突破了SO2的知識難點,充分體現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遷移、對比等主動學習能力,以及實驗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二、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從以人為本、回歸生活、注重發展的教育理念出發,大大豐富了教學情境的內涵,并對教學情境創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情境創設因此成為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門話題。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顯然,創設教學情境是解決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的有效手段。教師在日常化學教學中,特別是在新課授課中,要積極創設與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擴寬學生化學知識視野。
如學到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氯氣”時,筆者在課前用多媒體投影日常生活中使用氯氣消毒自來水,使用氯氣制取漂白粉,2020年9月4日伊朗發生的氯氣罐卡車爆炸事故等相關視頻、圖片、文字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氯氣的用途與危害,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同時調動學生對氯氣相關內容的好奇心,使其緊跟課堂節奏去學好氯氣的相關化學知識。
三、精心講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節40分鐘的課程,如果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下課還要拖堂,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就是噩夢,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煩課堂,學習效果也會打折扣。這不是我們想看到和得到的結果。所以,要讓化學課堂做到“教師精講,學生多學”,這也是核心素養教育模式的特點。要做到精心講授,就要熟讀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要求,精心備好學生和教材。根據教學任務,組織恰到好處的講授是讓課堂教學有效的關鍵因素之一。
例如,在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講到“氮的氧化物 NO2”這節課時,筆者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繪制NO2思維導圖來梳理此模塊知識。在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之前,筆者只用一點時間指點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注意事項是什么?重點突破什么?”在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存在問題時,及時指導他們糾正過來,并予以思維的指引。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全面地對NO2相關知識進行梳理、歸納。這樣的教學過程就實現了“教師精講,學生多學”的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清楚哪些化學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就達能到目的,哪些化學知識必須要通過教師講授,通過何種方式講授,講授到何種程度。這些都是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的。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教學行為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力求使化學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
四、巧妙設問,層層深入推進
提問是一個很巧妙的教學技巧。一個好問題,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更有效地投入到教學環節之中;一個不合格的問題,則會分散學生的精力、注意力,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因此,教師的提問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促進學生思維的延伸,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提升都有幫助。另外,教師提出問題后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思考、討論,并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答對者予以表揚,答錯者予以引導。
比如在一輪復習“氯氣的實驗室制法”這節課中,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1.實驗室制備氯氣有哪些方法?(請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并設計相應的氯氣制備裝置)2.制得的氯氣中含有哪些雜質氣體?如何除去?(設計氯氣除雜凈化裝置)3.實驗室如何收集氯氣?(設計氯氣收集裝置)4.氯氣是有毒氣體,如何進行尾氣處理?(設計氯氣尾氣處理裝置)5.氯氣具有哪些化學性質?請設計探究驗證氯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方案。”幾個問題就把整節課的主要內容串起來了,這幾個問題是有層次、有梯度的,能步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層層展開學習任務。同時,設計化學實驗方案,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氯氣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使學生的探究思維與創新意識得到強化,化學實驗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五、積極開展化學實驗,提升學生化學學習興趣與化學實驗素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靈魂,是化學的魅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化學學科同其他學科比較的“特點”所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列出的化學實驗有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實驗、供學生選做的實驗等。
實驗不一定都要學生親手去做才有效,要根據實驗的目的、裝置和藥品要求、危險程度、學校實驗室硬件配置情況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如有些實驗只要求學生知道實驗原理、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及應用,如高爐煉鐵、煤的干餾等;有些實驗操作較難控制,或實驗對人、環境有較大危害,則由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更符合教學要求,如鈉的燃燒、黑面包實驗、鋁熱反應等;而那些危害很大的實驗,在學校實驗條件不足以支撐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觀看實驗視頻以求達到教學效果,如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活潑金屬(鉀、銣、銫、鈁)與水的反應等;有些教材上要求的必做實驗,就必須想辦法準備好實驗藥品、器具,讓學生以認真的態度去進行分組實驗,以求達到教學要求,如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酸堿中和滴定、鐵鹽與亞鐵鹽的性質與相互轉化等。
六、巧用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使課堂豐富多彩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是信息技術時代。教師要與時代俱進,不能只停留在粉筆、教鞭、黑板、黑板擦的落后教學模式中,要巧用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枯燥的知識生動化,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讓教學手段更多樣,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式更吸引人,教學效果更突出。
例如,在學習“鋁金屬材料”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普及一個與鋁元素有關的生活趣味知識:“我們平時早餐吃的腸粉很美味滑口,是因為加入了少量的化學成分明礬。明礬可以改善一些食物的口感,但明礬中含有鋁元素,人吃過多會導致智力受損,容易得老年癡呆癥。”教師還可以用PPT給學生展示鋁及其化合物、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用途的圖片,如鋁箔、胃藥、電線、鋁扣板、照明彈、鋁合金窗、飛機、高鐵、宇宙飛船等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七、精挑細選課堂練習,鞏固學習成果
課堂練習對學生掌握課堂內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挑選課堂練習時必須注意幾點:一是題量不宜過多,3到4題即可,所謂“貪多嚼不爛”;二是題型以選擇、填空為主,少用綜合性大題,避免課堂中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三是題目難度要有梯度,既要讓基礎差的同學有得做,又要讓基礎好的同學有收獲;四是題目內容的選取一定要緊扣考試要求、重點、熱點內容,不能為了練習而練習。只有精挑細選的好題目,才能讓學生練到點,練到位,使課堂教學的效果達到更佳。
總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提高化學課堂效率,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想方設法讓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苦學”變為“樂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這樣就一定能使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