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川
摘 要:現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廣讓學校意識到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中學是養成良好鍛煉習慣的關鍵時期,體育教學質量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鍛煉效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中學體育;教學實踐
一、中學體育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生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以興趣作為導向,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現階段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外界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成年人相比,中學生價值觀還沒有形成,體育合作教學以興趣為導向,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為素質化體育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幫助。
(二)轉變傳統教育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過去體育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信息,為了避免學生思維硬化,有必要采用合作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團結互助的意識。以往體育課程安排較少,一周只有兩節,學生無法從中獲得收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體育課堂被有效延伸,在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的同時,也強健了學生的體魄[1]。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提高認識,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
中學生心智還未成熟,他們喜歡跟隨自己的興趣選擇體育鍛煉方式。因此,教師應提高認識,以學生興趣為引導,確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如在“接力跑”項目教學中,不僅要講解活動內容,還可以把學生劃分為小組,通過趣味比賽讓學生完成接力跑。教師先做出示范動作,隨后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組織體育競賽。“接力跑”過程中,將接力棒更換為玩具模型,使體育教學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比賽中參與體育鍛煉。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體育鍛煉中,學生訓練量可能比較大,容易造成肌肉疲勞或者骨骼磨損等情況,體育教學之前,教師應帶領學生一同進行熱身活動,舒展筋骨,掌握所有安全問題,降低體育活動中危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在完成體育教學活動后,教師帶領學生一同進行舒展運動,避免肌肉拉傷,消除肌肉疲勞[2]。
(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展開奠定基礎
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將學生看作是獨立的個體,在教學中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主張差異化教學。在引導學生時需要以淵博的知識素養與高尚的人格魅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在教學活動中以充滿愛心和耐心的形象對待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學生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才會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同時以相同的形象對待其他同學。
(三)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科學地劃分學習小組,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了解體育教學內容的同時,充分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保證小組之間均衡。人少達不到學習效果,人多也會影響課堂實踐效果,建議將每組人數控制在5人左右。劃分小組時結合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學生之間形成優勢互補。引導學生形成團隊精神,不定期地調整組內成員角色,讓每個人都能體驗不同角色,從而提升學生體育綜合素質。
(四)積極引導學生,多樣化拓展教學內容
中學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互動不是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而是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教師需要對小組訓練情況充分了解,經過監督找出存在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缺乏興趣,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與他人交流,這時教師需要作出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在教師的鼓勵下主動參與團隊合作。多樣化拓展體育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間中完成小組合作任務,學會體育技能,學生在小組之間就是隊友甚至是戰友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先了解體育鍛煉技巧和小組合作規則,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使其形成團隊精神,提升溝通能力,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展開提供便利條件。
三、結語
綜上,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提高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拓展教學內容,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參考文獻:
[1]徐艷軍.合作學習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2020(24):21-22.
[2]王帥.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