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海洋
摘 要:現今,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更加重視,而小學科學教學為學生未來科學知識的儲備以及探究精神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科學教學對學生發散性思維、邏輯思維以及對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科學探究;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隨著世界多元化的發展,社會各界對學生的培養側重點也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邁進,并且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綜合素養也成為評價專業人才的首要要素。區別于傳統教育理念下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更加關注,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意識、自主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也成為當下教育教學必須著重考慮的側重點。而科學課程教學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所以,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全面發展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營造適用的科學探究氛圍
善于發現是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首要條件,立足這個角度,小學科學教師可以積極為學生營造適用的科學探究氛圍,讓學生充分融入這個氛圍中,從而對科學知識開展有效的探究[1]。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非常強的,在挖掘學生科學探究精神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激活學生好奇心,從激發學生興趣的話題導入,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專注力,還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科學知識延伸至課后,促進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科學探究。除此之外,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科學探究精神時,不應該只局限于講授課堂教學內容,還應該充分利用課外讀物,以此增加學生的科學知識儲備,加深學生的理解深度。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科學讀物,如《動物百科》《十萬個為什么》《科學百科》等系列書籍,通過向學生介紹不同種類的科學書籍,拓寬學生的科學知識面。
二、組織豐富的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探究是建立在合理的實踐教學活動基礎之上的,所以,教師想要將科學探究意識深化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帶領學生組織豐富的科學探究活動。在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述科學知識,或者是偶爾利用一些科學小實驗帶動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這種教學模式很難充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導致小學科學教學效果不理想,也阻礙了學生培養科學探究精神[2]。但是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探索的需求,教師需要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手段,通過豐富教學手段、積極組織開展科學實踐教學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以探索自然來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精神。另外,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并且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從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思維
科學探究意識的培養其實最主要就是培養學生形成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以及對科學世界的敏感度和探究積極性。小學生如果形成了這樣的科學探究思維,那么對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應用科學探究思維來引導和滲透科學知識,從而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形成科學探究的意識和思維。另外,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對于已經得出結論的科學實驗,我們不能認為實驗完全結束了,它很有可能是其他科學實驗的開始,針對這一科學探究理念,教師要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學生,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這種情況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客觀分析能力,讓學生可以通過客觀分析現象得到有效的結論,這對于培養學生保持冷靜的狀態、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和思維的發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多少科學知識,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探究的意識和精神,這能為學生以后的科學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3]。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科學探究,可以培養學生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維和意識。
總之,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動性,確保小學科學教學的有序開展和實施。
參考文獻:
[1]吳霞.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5):237.
[2]王呈.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38.
[3]孟令紅,石新妹.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0(4):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