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唯
摘 要:“蘇式課堂”是以體現蘇州地域文化影響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教學風格與其他的地域課堂存在顯著區別?!疤K式課堂”為了實現有教無類、尊重差異、以人為本等目標,需要加強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這不僅是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還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對如何構建展開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蘇式課堂”進行研究,從“蘇式課堂”的內涵及特征出發,分析“蘇式課堂”與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關聯,然后提出幾點可行的轉變教學方式的對策。
關鍵詞:“蘇式課堂”;學科核心素養;教學方式
“蘇式課堂”是具有蘇州特色的課堂教學。它遵從教學一般規律,富有地域文化特色,體現自由、開放的時代特征。研究其內涵、特征,對轉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至關重要。
一、“蘇式課堂”的內涵及基本特征
“蘇式課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是符合蘇州地域文化特征、富有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1],既具有蘇州本土文化的氣息,又具有教師的個性風格。總的來說,其具有如下幾個特征。
(一)從容,催生智慧
“蘇式課堂”應該讓每個教師充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用自己最適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從容地授課,學生從容地聽講,雙方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知識的傳授,最后量變產生質變,這樣的課堂效率更高。
(二)厚實,注重積累
“蘇式課堂”倡導厚實風格,要求教師注重夯實基礎,抓平時積累,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習慣。通過不斷的積累,厚積薄發,學生在此過程中養成了積累的好習慣,就可以更好地應對更大的困難。
(三)清簡,注重感悟
在“蘇式課堂”中,教師一般采用平易簡約、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通過向學生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主動“聞道、問道、悟道”,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學習,學會感悟,不斷豐富已有的知識結構[2]。
二、“蘇式課堂”的特點與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關聯點
目前,“蘇式課堂”設置模式缺乏必要的靈活性,課程結構配比還有待完善,學科間相互獨立,缺乏橫向滲透,這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疤K式課堂”要站在區域教育層面對課堂進行宏觀把控,就需要立足本土教育的現狀,尋求更多樣、更“合身”的拓展性課程資源。此外,“蘇式課堂”凸顯了一種文化的自覺和倡導,充分發揮了文化的育人功能。因此,“蘇式課堂”從容、清簡、厚實的特點,使其對學生所擁有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更為重視。這一點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不謀而合。
三、構建“蘇式課堂”如何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要想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幾種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蘇式課堂”構建方式,具體如下。
(一)彰顯學科特質,實施對話策略
對話教學有利于創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蘇式課堂”中,可以采取對話教學的方式,彰顯學科的特質,從而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如語文教學可以通過對話來增強師生間的情感。在教學《“生命橋”》一課時,當讀到“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一句時,教師通過提問“如何理解猛蹬一詞”,引導學生回答:“這樣老羚羊就會摔下山洞,但為了年輕羚羊,它們不怕死?!睂W生的回答已然表明,他們感悟到了老羚羊的英勇獻身精神,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二)豐富學科內涵,實施探究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边@樣無論實施何種學科教學,都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這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主性等,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如在《詹天佑》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和科學、勇于創新等思想感情,教師可以提煉出文章的關鍵詞,比如“杰出”“愛國”等,引導其自讀自悟,主動探索,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學習自信心也在不斷樹立。
(三)創設學科情境,實施合作策略
“蘇式課堂”除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外,還需要學生加強合作。如在上《姥姥的剪紙》這一課時,為了體會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術,教師特意將剪紙藝術搬到了課堂,并教學生剪一些簡單的圖案,讓學生在合作中感受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
“蘇式課堂”作為一種具有獨特蘇式風格的課堂,有著“從容、清簡、厚實”等特點,其課堂教學目標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謀而合。本文提出了在課堂中采取對話、探究和合作等教學策略,不僅僅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態度,更重視他們解決問題時所需有的思考和判斷力,以期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鈞玲,黃瑞夷.從“教讀文”轉向“教讀法”: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變革之一[J].語文知識,2017(2):59-61.
[2]郭烈萍.探尋靈動的“蘇式課堂”[J].文學教育(上),2016(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