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詞
摘 要: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主,在教學過程中預留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討論,做好習題訓練檢驗學生學習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基于小學生數學學習實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情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通過習題訓練等方式檢驗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1],幫助學生融入數學學習中。
一、明確教學目標,設置學習任務
高效課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圍繞目標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厘清數學課程的內容,了解數學課堂的具體任務,幫助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圍繞具體目標展開學習。以“買菜”為例,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減法的內容并掌握豎式計算、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在導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引導學生圍繞教材中提供的“買了一把油菜1.25元和1把芹菜2.41元,售貨員收了3.66元是否正確”設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按照豎式計算,并在計算中轉化為已經學習的內容進行計算,如有的學生首先轉化為1.25元是125分,2.41元是241分,兩者相加是366分,轉化為3.66元是正確的,有的學生則用1+2=3,0.25+0.41=0.66,然后用3+0.66得出3.66的計算邏輯[2]。在學生轉化基礎上教師導入豎式計算內容,讓學生用豎式計算進行驗算,在驗算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小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注意小數點對齊,對齊以后,按照個位、十分位、百分位的邏輯進行計算,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幫助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邏輯和豎式計算的基本內容,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質量。
二、預留充足時間,鼓勵學生討論
高效課堂的構建必須注重學生參與,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時間的預留,鼓勵學生圍繞具體知識進行充分討論、交流和學習,在交流中不斷進步與成長,最終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以“包裝”為例,在進行2.6×0.8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圍繞兩方面內容引導學生展開討論:(1)估算一下得出的結果應比2.6大還是比2.6小?(2)豎式計算的邏輯是什么?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開放討論。在討論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討論,討論時,學生并沒有估算的習慣,因此遇到問題(1)時有點迷茫,但有的學生用2.6×1=2.6進行對比,認為乘數如果小于1則比2.6小,如果大于1則比2.6大,當然也有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學生在爭論的過程中開始了豎式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得到了2.08的結果,通過對比可以發現2.08比2.6小,從而進一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了解了小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學生討論出結果以后,教師可以繼續讓學生估一估、算一算,如2.4×0.85、3.8×0.62等,在計算時先進行估算,然后再進行豎式計算,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計算的邏輯,學會在計算之前先估算,避免出現計算錯誤的情況[3]。
三、做好習題訓練,檢驗學習質量
習題訓練主要是指在課堂結尾時,教師要準備一些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掌握算理并檢驗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從而幫助學生完成數學學習任務,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以“解方程”為例,等式兩邊都減去或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依然成立,是解方程第一課時的核心內容。在課堂結尾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方程,讓學生進行求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第二課時有針對性地教學。如教師提供x-19=2和x-23.4=3.28的例題,在解方程時,學生對第一個式子x-19=2的正確率比較高,普遍可以轉化為x-19+19=2+19,最終得出x=21的結論,但對于第二個式子x-23.4=3.28的解答就出現了問題,絕大部分問題是小數加減法出現問題。如有的學生轉化是x-23.4=3.28+23.4(等式左邊忘記加23.4),有的則是計算錯誤,在計算3.28+23.4時出現錯誤。此外,教師布置的“原價x元的商品,降價64元,現價486元銷售”的應用題,列方程并解方程中,有的學生也無法正確列出方程,有的甚至寫成了x+64=486。由此可見,學生在列方程、解方程方面還存在一些具體問題,需要在下一個課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具體教學。
中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與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更側重于課堂目標的達成和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注重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的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參考文獻:
[1]王英.運用智慧課堂,打造高效課堂:以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為例[J].第二課堂(D),2021(5):5-6.
[2]陸秀梅.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情思共融”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21(16):42-43.
[3]石愛心.引“多疑”生成 促“問題”導學: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1(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