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 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的教師太過重視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和考試成績,忽略了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意義。發展學生的數學閱讀水平,不但可以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增強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策略
數學是具有很強的思維邏輯性和嚴謹性的學科。教師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注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實際的數學考試中,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和解答問題的清晰思路,都需要在提高閱讀能力中不斷養成,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實現生活化的數學閱讀教學
知識應用于生活,同樣也來源于生活,小學數學也不例外,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授課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師要通過自己教學經驗的積累,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展開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同時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在開展數學閱讀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密切關聯,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1]。
例如,在講解“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思考在實際生活中購物時是如何運用人民幣的,從而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和人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只有讓學生貼近生活實際去思考學習,才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把所學的知識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
二、強化小學數學閱讀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理解內容的水平。但在實際的數學課堂中,大部分學生沒有閱讀的習慣和技巧。且學生的閱讀水平處于基礎階段,不能深層次地理解其中的含義和重點,所以在解決問題上還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注重發展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開展閱讀活動之前,教師要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策劃,在學生閱讀之前拋給他們幾個問題,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答案,并清晰地掌握其真正的含義和重點。在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利于學生精準地解決問題。
例如,在“認識鐘表”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一個謎題:“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叮叮當,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接著讓學生帶著謎題進行數學內容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知道了是鐘表,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憑借記憶中的鐘表把它畫出來。學生在繪畫和閱讀的過程中完成了對指針、分針和秒針的認識。接下來教師再讓學生閱讀課本并學習12點整的時候,時針、分針和秒針的擺放位置。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活躍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
三、通過概念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大部分的數學基礎知識都在相關的概念和定義中體現,學生如果不能明白這些概念的真正含義,掌握完整的數學知識,那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仍然是模糊不清的狀態,沒有辦法更好地開展數學知識的掌握。所以,想要提高學生對知識概念的理解能力,首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正式開展授課活動之前,教師可以運用案例的形式給學生展示本節課的知識重點[2]。
例如,在學習“筆算乘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把2+2+2=2×3=6的式子列出來,然后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為什么兩種算法是相等的,他的概念和算數方法是什么?在學生了解一系列基礎知識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做練習題,從而熟練掌握筆算乘法的知識重點。把概念教學作為知識開展的基礎,結合實際的例子給學生開展知識的重點以及難點,讓學生掌握知識技巧的同時還能有深刻的記憶。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數學在未來社會中被廣泛應用,學生以后要想在生活和社會中順利成長,就必須充分掌握數學知識。這就需要教師的努力,注重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發展,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和意義,為學生以后的順利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模式,積極關注學生的性格發展,在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知識層次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游秀女.淺析小學生數學應用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0(8):109-110.
[2]康艷.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分析[J].東西南北(教育),2019(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