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蘭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高年級班級中,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主要引導者和負責者,應當基于班級實際情況切實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策略,同時在工作落實過程中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發展,構建高效的班級管理體系。因此,針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高年級班主任管理工作展開深入探析,闡明當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優化策略,以期為推動班主任管理工作高效落實提供借鑒價值。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高年級;班主任;管理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小學階段的教育理念對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也顯著提升。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班主任管理中的不足
(一)忽視學生自主管理
不同于剛進入小學的低年級兒童,在適應較長階段的小學生活之后,高年級的小學生通常已經具備相對完善的自我管理意識,同時也能夠較好地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及班級管理要求。因此對于此階段的學生,教師應當充分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班級管理理念,將強制型管理模式逐步向引導型管理模式轉變,在管理工作中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然而,在當前的管理中,多數班主任依然延續對低年級學生的權威管理方式,通過提出強制性的要求或者制定各類學習教學目標,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進行細致全面的管理。同時也存在某些教師忽視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培養,僅僅將文化課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考核目標,卻并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由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和鍛煉,無形之中也增加了班級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缺乏高效的德育管理途徑
目前,在小學高年級班主任的管理現狀中,對德育管理途徑的重視程度依舊存在不足之處。根據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要求,班主任的工作不僅在于“教書”,更加強調“育人”。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以及良好行為規范,重視德育教學,以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舊存在許多班級未形成科學合理的德育教學體系,教學重點依然側重于學習成績的提升,對學生的不良道德行為并未進行及時合理的引導。有些教師對不正確行為的糾正也僅僅流于表面,如口頭教育或體罰等,此類管理模式并不能從根本上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班主任管理的實踐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班級管理目標
隨著教育體系的發展和完善,當前在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班主任應當在管理過程中始終秉持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基于學生的班級實際情況,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實踐策略,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育目標,注重教育管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并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同時,班主任應當最大程度發揮引導作用,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日常工作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價值觀念,并且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意識和習慣,推動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實。
(二)制定科學的民主管理制度
在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權威指揮者,而轉變成學生學習工作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建設者。因此,作為小學高年級班級的班主任,其應當基于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民主化的管理模式,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確立適應于班集體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的確定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民主管理意識,如通過舉行班會、投票選舉等多種方式,充分采納班級學生提出的合理意見,使班級學生共同參與到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建設中。此種方式不但能夠使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形成較強的參與意識,而且可以有效提升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組織多樣化的班級德育活動
由于小學高年級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德育觀念的重要時期,班主任作為班集體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可以通過各類實踐活動形式創造積極健康的德育環境。如可以通過舉辦以德育為主題的班級討論會議,鼓勵學生搜集德育相關素材,在主題班會中進行分享和交流,使學生在溝通和學習過程中,能夠切實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義務勞動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以及獨立自主能力,塑造正確道德觀念,推動品德教育和思想素養的開展。
三、結語
在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和發展過程中,逐步將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當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宗旨。因此,在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教師應當基于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積極探索高效、合理、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為班集體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媛媛.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分析[J]. 中外交流,2019,26(42):100-101.
[2]董海堂.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