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羅丹 楊曉東 孫艷偉

摘? 要:通識教育是一種自由、通達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重視文明、拓寬基礎和培養高端人才的教育。它是對核心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的有力補充。在重視綜合型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今天,各高校在本科生課程中不斷設置和增加通選課,開展通識教育。文章綜述了高校通識教育中植物進化所開設的課程類型,以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植物進化的教學設計。文章結果對植物進化在通識教育課程中提高學生綜合對比分析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辯證發展眼光有很大幫助。文章為我國的教育教學實踐提供植物進化的設計案例,為大學教師甚至中學教師提供了教學參考資料。
關鍵詞:大學教育;植物進化;教學設計;通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5-0107-04
Abstract: General education is a free and accessible educ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inheritance, knowledge extension and high-end talents cultivation. It is a powerful supplement to the core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s in universities. Nowadays,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nd high-quality talent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set up and increase general courses.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Plant Evolution course offered in gene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n provides a teaching desig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nt Evolution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helps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Our results provide a teaching design of Plant Evolution in general curriculum in university, and gives a case and teaching resources for the college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Keywords: university education; Plant Evolution; teaching design; general education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教育的一種。它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共有知識和價值觀[1]。在我國,通識教育的思想源遠流長,《中庸》提到,做學問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周易》主張“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論衡》指出“博覽古今為通人”“讀書千篇以上,萬卷以下,弘揚雅言,審定文牘,以教授為師者,通人也”。古人認為博學多識就可達到出神入化,融會貫通。通識教育可產生通才,即博覽群書,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學多識,通權達變,通情達理,兼備多種才能的人[2]。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中將通識教育闡述為大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均應接受有關共同內容的教育[3]。眾多全球知名的大學都在教育中利用通識教育試圖增加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兼備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4]。
當前,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習總書記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即: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5]。習總書記提出了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各國要有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相對專業課程,通識課程正好具有培養學生新時代意識的獨特優勢。利用課程培養出具有生態素養、環境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綜合性人才。
植物進化指的是隨著地球上自然地理環境的變遷,植物界自身在矛盾中不斷的運動和發展。在學科上,它兼顧地理科學和生命科學。植物進化的講解使學生對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模塊和生命關懷與生態環境模塊進行深刻理解,同時可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當前在國內通識教育中,與植物進化相聯系的課程有生命的起源與進化、人類與生態文明、生命科學與健康教育、地球歷史及其生命的奧秘等,大致有近10門課程。在國內所有高校內,基本上都有開設與植物進化有關的通識課程。但各高校課程設置、授課方式均存在較大差異。同時,我們檢索相關論文后發現,現階段高校教師發表與植物進化相關的教學研究數量較少。
本文以大學通識課程中的植物進化為對象,設計教學方式,講授植物進化五大階段的所處時期、代表植物的分類及其特點、植物生長繁殖方式、植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等相關方面,對比分析它們之間生長環境、植物體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最后,總結出進化的規律。此教學設計利用講授法和比較法,利于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有利于科學思維與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科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提出的植物進化教學設計可以為各高校開展與植物進化相關的通識課程提供一個教學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