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摘? 要:要提高幼兒的全面綜合發展,培養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一些幼兒比較活潑好動,不重視學校制定的規則,不愿意受學校的束縛,所以學校要著重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對幼兒進行思想教導,規范自身行為,遵守課堂和學校的紀律,引導幼兒正確學習,以適應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規則;意識
規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規定,以維持社會的日常秩序和行為規范。幼兒需要養成規則意識,學會規范自身的行為,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強化自身發展。學校要給幼兒制定日常行為準則,讓幼兒遵守行為準則,形成良好品德,樹立幼兒中的榜樣,號召學生向榜樣學習,遵守學校規范。
1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問題
1.1缺乏規則執行力
學前教育兒童本身就缺乏自制力,活潑好動,不重視制定的規則。在日常表現中,主要是沒有明確的告訴幼兒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那些行為是正確的,那些行為是錯誤的。例如,在上課的時候應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能隨意走動,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要舉手示意,上課前要起立問老師好,午休的時候要安靜的沒有聲音,按時睡覺,玩秋千的時候要依次排隊,不互相擠推等等。制定了規則,沒有及時的去履行。在日常中幼兒犯了錯誤,老師沒有及時的去制定或糾正。例如,當老師看見孩子不按秩序排隊的時候,只是提醒一聲,沒有制止幼兒不按秩序排隊的現象。規則執行的不夠統一,有時老師對這個幼兒規范行為了,有時老師對幼兒沒有規范行為,有時老師對幼兒規范行為了,家長卻沒有規范幼兒的行為,有時這個老師規范這個準則,那個老師規范那個準則,造成規則執行的不夠統一和標準。
1.2錯誤的模仿行為和語言
在學前教育的幼兒階段,模仿是他們的天性,喜愛模仿成人的動作、語言,有時不好的行為和語言會影響幼兒的成長。這個階段的幼兒好奇心也是很重的,身心發展不成熟,不懂得區分事物的好壞。他們經常模仿的對象不只是在身邊的老師和家長,也會模仿動畫片里人物的行為和語言,或者童話書籍中人物的行為和語言,隨之而來一些不好的行為和語言,他們也會模仿,這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幼兒在生活中不按秩序排隊沒有人及時的去制止,那么他們會認為這是正確的。如果幼兒出現了違規行為,但沒有老師和家長去及時制止,可能還會使這種錯誤的行為演繹得越來越劇烈。有些幼兒覺得自己獲得不了關注,就不聽家長的教導,隨意妄為,頻繁惹禍,如果家長不及時的約束有幼兒的行為,可能會使幼兒覺得這種行為是對的,會使這種錯誤的行為更為嚴重。
2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策略
2.1規定正確的規則
要給幼兒制定規則,讓他們知道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例如,當別人講話的時候,不可以插嘴,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保持安靜,不能隨地亂扔垃圾,愛護社會公物。拿到玩具的時候要懂得先來后到,不能隨意搶占他人玩具,要愛惜玩具和公共物品,不得隨意毀壞,玩具玩完之后要放回原地,不得隨處亂扔。制定了規則之后,幼兒要認真的去履行,如果不遵守制定的規則,應該清楚不遵守的后果和懲罰。老師和家長要時刻對幼兒進行規范,自居遵守規則,如果出現不遵守的情況就要及時批評和糾正,制定不良行為,讓其承擔相應后果。老師要具有責任感,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保駕護航,老師平時也要和家長進行溝通合作,對孩子進行規定形成一致的規則,使幼兒更好地去遵守規則,約束自身不良行為。
2.2樹立優秀榜樣
孩子喜愛模仿,模仿成年人的一言一行。成年人首先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做好正確示范,避免不良行為,使孩子了解到什么是正確的行為。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自身行為,在幼兒中找到榜樣,讓其他幼兒與之作為學習的榜樣。幼兒如果違反行為準則,就要及時制止,糾正不良行為,避免幼兒有錯誤的認知意識。家長帶孩子在公共場所時,要約束自身行為,給幼兒樹立好的模范,讓幼兒遵守規則。
2.3正確引導
及時的糾正孩子的行為和語言,深度加強幼兒的行為和語言,加大對幼兒的培養力度。當幼兒做了正確的事情后,家長和教師要進行表揚和贊美,讓幼兒知道這件事情做的是正確的,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幼兒做錯了事情之后,家長和教師要對幼兒及時批評,糾正他們錯誤的行為。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要有禮貌,互相謙讓,學會怎樣和小朋友進行相處。在這樣的過程中,要讓幼兒知道什么事情做得對,什么事情做的不對,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
3結語
幼兒階段是培養標準的行為和語言的重要階段,以幫助幼兒的健康成長并養成遵守規定的良好習慣,老師和父母應該提高他們對規則的理解,通過有效途徑培養兒童的規則意識,來提高幼兒的重視規則的意識。
參考文獻
[1]申世平.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9(29):116-117.
[2]齊田田.淺析如何給無規則意識的幼兒以積極支持[J].才智,2019(21):148-149.
[3]李紅霞.學前教育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J].神州,2020(1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