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珊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初中地理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加強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綜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加強教學創新,提升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難以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整體質量。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結合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為初中地理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地理;有效性;策略
前言: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仍舊沿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方法來開展地理教學活動,嚴重阻礙了學生個人思維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新課改中,要求教師能夠通過有效的地理教學活動,加強培養學生基本能力和素養,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同時,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因而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綜合性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加強教學創新結合針對性的教學過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整體質量。
一、創新教學理念,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綜合性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加強教學理念創新,結合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地理知識,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學習特色,打造高效的地理課堂。例如,由于在初中地理學科中包含了自然、人類社會、海洋、陸地等多方面的教學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加強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地球上的“水”,講述水資源的存在形式以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形式。通過呈現資料:2002年12月12日,聯合國鄭重宣布:2003年為"國際淡水年"在我們剛剛進入的這個新世紀,水資源的短缺問題將越來越嚴重。有專家預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人類21世紀面臨的最嚴重的資源問題。水資源危機產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世界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人為因素:人口的迅速增長;生態遭到破壞,導致陸地淡水的減少;水資源被污染,造成水質量下降;管理不當,導致水資源浪費嚴重[1]。
二、構建良好教學情景,提升學習能力
通過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有效增強初中地理課堂的吸引力,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地理課堂當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了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則需要教師能夠綜合地理學科的特色,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通過將相應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和自然社會進行有效的聯系,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通過加強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結合小游戲,加強課堂導入,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2]。例如,在《天氣和氣候》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應的音頻和視頻,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讓更多的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天氣與氣候對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通過了解天氣和氣候的變化因素,提前做好災害預防等相關工作。因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常用的天氣符號,讓學生能夠看懂簡單的天氣圖。為了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還需要教師能夠指導學生聯系現實情況,加強區別不同的天氣和氣候,了解天氣特點。通過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綜合使用分析對比的方法,加強地理知識學習,學會使用不同的地理知識來解答相應的地理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收集,看天氣預報等不同的方式,有效增強學生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提升初中課堂教學整體質量。在正式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播放天氣預報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產生更深刻的情感認識,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活動奠定堅實基礎,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整體效果。
三、加強地理實踐活動,強化學習效果
為了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在教學活動中,還需要教師能夠指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加強實踐教學,有效提高學生地理知識感知能力,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因而,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現實生活,指導學生加強地理知識的實踐應用,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感知能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還需要教師能夠引入生活化的教學觀點,讓學生能夠做到“學、看、做”一體化,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得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實踐精神[3]。例如,在《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教學中,在正式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互動等多種不同的方法,加強討論交流,結合地圖和資料做好對比歸納,有效掌握南北極地區的差異和相同之處。為了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聯系自身對南極和北極地區的認識,綜合南極北極地區的氣候特征,加強成因分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整體效果。而在情境教學活動中,還可以通過有效的對比學習,有效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不畏艱險的精神,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制造學生聯系南極和北極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加強對比學習,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整體質量。
結語
總之,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抓住課改機遇,加強教學風格轉換,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通過加強反饋式教學方法的實踐應用,結合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加強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
參考文獻
[1]岳淑芳.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4}(03):170-171.
[2]李樹龍.激發學生的動力——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4}(22):30.
[3]蘆穩穩.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解析[J].中學生英語,2019,{4}(1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