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巧平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教學越來越重要。但是城市與鄉村的小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提升自身的習作能力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農村小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出現諸如語言能力匱乏、情感表達不順暢、寫作風格雷同等問題。基于上述問題,文章通過進行詳細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切實提升了農村小學生的習作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習作能力;提升策略
一、 引言
閱讀學習對小學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小學生充分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與習作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等。那么如何真正意義上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效率并提升習作能力呢?筆者經過對實際教學過程的分析與思考,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切實提升了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二、 提升閱讀標準,加強語言積累
(一)將重點放在教材文本中來
我們知道,優美的詞匯與句子都是寫好作文的重中之重。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充分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優美的詞語或句子,將積累的好詞好句用專門的本子進行摘抄,將這摘抄本的好詞好句常常翻看記住。通過這種引導,可以讓孩子在未來寫作的過程中對所積累到的詞語或句子進行充分利用,這對小學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但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城市小學生的學習資源與環境都是較為科學合理的,但是對一些農村小學生的閱讀學習來說,卻是體會不到的優質教學課程。由于我國的貧富差距較為明顯,因此一些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往往缺乏一定的閱讀教學資源,從課外讀物到名人傳記,都是較為不足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本教材的內容,進行相應的合理教學。
小學生積累優美的詞語與句子可以充分提升習作能力。由于小學生抄錄的基本是教材中的名家大作的節選,因此語言含義都十分豐富,值得小學生去仔細地思考。例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中,就對故宮進行了一段樣貌的描寫,首先教師應該先讓學生找到描寫故宮的詞語與句子,然后再找到相應的關聯詞,并且根據這種寫作方法讓學生進行仿寫。這樣一來,在學生進行習作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寫作的技巧性與目的性。如此一來,在接下來的習作練習中,小學生就會有意識地精心自主取材,根據實物的細節進行詳細的描述,切實提升了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二)將閱讀活動的重視程度進行提升
在農村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閱讀資源相對來說是較為不足的,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閱讀積極性。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內部開展閱讀活動,組織學生廣泛參與閱讀活動。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將文章進行掌握、了解。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書中優美的詞語與句子進行摘抄,整理成冊,與同學分享書籍帶給自己的積極影響與啟發。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收集的詞語與句子進行拓展教學,讓學生舉一反三,寫出與收集的詞句相近相似的詞語與句子來,并且講解這些詞句的使用技巧與使用方法,這種拓展教學可以切實加強學生的詞句積累量。最后,通過這種切實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不僅提升了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切實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在接下來的習作過程中也更加得心應手起來,表達也更加順暢。
三、 拓寬閱讀視野,擴展習作資源
(一)在自然環境中找尋習作素材
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習作的素材資源更加豐富。農村相較于城市來說,自然環境更加豐富,且可以描寫的景物事物也更加多樣。通過習作的方式來講述農村的自然風光與逸聞趣事,這種豐富的習作題材使得小學生可以更好地開展習作練習。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在假期時間組織學生開展體驗大自然活動,并在教學過程中基于這個活動來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充分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在開展假期活動時,教師引導學生充分接近自然環境,體驗農村的自然風光,這是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不論是雨后空氣中彌漫著的泥土味道,還是在花朵盛開的季節。不論是果實豐收的喜悅,還是大雪后孩童的嬉鬧。從山間到田野,從潺潺小溪到一汪清泉。這些都是小學生能夠感受到的農村樂趣,這些大自然的環境與風光,都將成為小學生進行寫作的優質素材。
(二)在開展教學中拓展教學課堂
在學生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習作練習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的思路相對來說不夠開闊,在進行習作時無法有效地進行內容拓展。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還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實踐對習作素材進行充分的豐富。例如,以《精彩的瞬間》為題進行習作練習時,農村學生因為農村生活的影響,往往只將這個題目朝著游戲方面聯想。基于此,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啟發與引導小學生,便在教學過程中突然焦急地對學生說,今天上午學校會停電,但是學校方面要求自己必須在停電的情況下上課。學生聽到這種情況,紛紛給筆者出謀劃策,還有的學生十分鎮定,問筆者學校有沒有發電機。甚至一些學生說到,停電了是不是就可以放假了。此時,筆者打開了教室里的電燈開關,并指了指臨近中午的鐘表時間,學生們頓時反應過來。隨后,筆者通過剛才的事件,要求小學生將發生的經過詳細地描寫下來,可以一分兩面地描寫,從神態方面與心理方面進行側重描寫。同時也可以在習作的末尾展開聯想,倘若真遇到停電的情況自己該怎么辦。
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習作里寫自己身邊發生過的事情,或者自己見過的、聽過的事情,甚至可以結合近期新聞熱點來寫一些國內其他地方發生的大事。通過這種對習作資源的探索與提升,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思維活性,加強對習作素材的開發。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看一些熱點資訊,捕捉身邊的熱點信息,并記錄收集整理,并在班級內定期開展新聞熱點交流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將小學生進行按組劃分,組織小組談論,并最終推選出小組最熱的新聞話題,讓學生一起針對這個話題進行討論,分享自己對這件事的分析與見解。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學生年齡尚小,自身思想與心理還沒有發育成熟,接觸的知識面較窄,因此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充分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篩選一個適合進行討論的方案,幫助小學生進行熱點信息的收集,更好地完成素材積累,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并提出自身相關的見解。